岷縣當歸研究院藥圃園。
新甘肅·甘肅農民報通訊員 曲婷婷 文/圖
三夏時節,走進岷縣當歸研究院藥圃園,讓人眼前一亮,各類中草藥有的花滿枝頭、有的籽滿青青、有的則悄悄孕育,滿目繽紛、藥香更是沁人心脾,每種藥材的標識牌上詳細標注各品種植物名稱、藥用部位、性味歸經和功能主治等信息,讓人對“土味”十足的中草藥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海拔2550米,平均氣溫5.9℃,占地面積30畝的岷縣當歸研究院藥圃園是名副其實的“天然藥倉”,是千年藥鄉的“百草園”,也是一座“活”的中藥材種質資源庫。
藥圃無凡草,當歸、黃芪、高山烏頭、紫蘇、附子、虎杖、羌活、魯冰花等150多種中草藥在這里生長繁育,然后走向全縣各個適宜種植的地方。
這幾天正是岷縣心葉淫羊藿收種關鍵期,岷縣當歸研究院中級農藝師李文義和同事們通過套袋收集的方式收集種子,確?!邦w粒歸倉”,為淫羊藿大田推廣打下基礎。
“我手里的這個葉片就是岷縣淫羊藿的葉片,他的形狀像一個心形,所以也稱之為心葉淫羊藿,經過我們當歸研究院幾年的試驗,在淫羊藿的育苗種子繁育、大田栽培方面有了成熟技術,下一步我們要推廣800畝在林下種植。”李文義手里拿淫羊藿葉片告訴筆者。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農業現代化的基礎。針對全縣大宗藥材當歸、黃芪等品種由于長期栽培導致種質資源混雜退化、土壤連作障礙等問題,岷縣當歸研究院藥圃園大力開展中藥材種質提純復壯、良種擴繁、野生馴化等工作,逐步提高良種覆蓋率,調整全縣中藥材種植結構、實現多元化種植,使廣大藥農有效抵御種植風險和市場風險。
“從建園到現在,我們累計引進中藥材野生品種和外地品種160種,保護馴化的有72種,根據市場需求及種植結構調整累計向大田推廣50個品種?!贬嚎h當歸研究院產業發展研究室主任高級農藝師郭增祥介紹道。
當歸植株抽薹率一直是制約當歸產量和質量的重要因素,怎樣才能有效控制抽薹率呢?
岷縣當歸研究院實驗室九零后助理工程師王新建提出了大膽的想法:既然不能控制它,那么就想辦法利用它!
從今年5月開始,王新建一頭扎進了實驗室,通過薄層檢測法對當歸地上部分抽薹植株的有效成分檢測提取?!艾F在進行到濃縮和冷凍干燥步驟了,兩天以后開始檢測阿魏酸,藁本內酯等有效活性成分,現在利用薄層檢測的方法發現有效成分的含量還是有的?!蓖跣陆ㄒ贿呎f一邊忙著記錄數據。
建立中藥材科學質量評價標準、安全使用服務體系、有效成分檢測提取、實現研究成果與產品開發的有效轉化……在這里,人們給中藥材做著“全身體檢”,也探尋著中藥材更好服務人類的“密碼”,為發展壯大全縣中藥材產業提供科技支撐。
據了解,目前當歸研究院已研發出以當歸為主的深加工產品10余個,申報發明專利5項,累計引進野生品種和外地品種160種,保護馴化的有72種。
科技是產業發展的根基?!搬嚎h持續加快‘岷歸’為主的道地中藥材全產業鏈開發,以中藥材科技創新體系和人才體系為支撐,不斷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研發水平,優化全縣中藥材種植布局,促進科研成果轉化?!贬嚎h當歸研究院黨組成員、質量檢測室主任、高級農藝師季貴文說,“科技+資源”兩條腿走出了全縣中藥材產業多元化種植、差異化發展轉型升級的新路子,為實現中藥材質量提升和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