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農民報記者何成軍 何香利
曾經的戈壁灘,如今處處果飄香。
這是只有1439戶的玉門市清泉鄉近年來人參果特色產業的發展成果。
盛夏時節的“祁連清泉”人參果銷售已進入第三茬,“游客+暢銷”讓戈壁灘上的座座大棚在夏日里再次“升溫”。
走進清泉鄉躍進村人參果園,只見任進雙、茍彩鳳夫婦左手食指和中指串起一個泡沫網套、右手拿起一顆人參果,網套一翻就包好一個,再將其放進打包的泡沫箱子里……棚內顆顆人參果掛滿枝頭,清香撲鼻,令人垂涎。
“我每天在朋友圈接單十幾箱,人參果雙重包裝防撞,省內外運得再遠都可以?!比芜M雙家的人參果算是當地賣得比較好的,春節期間一斤10元-12元,供不應求;6月以來,隨著各種水果上市,人參果地頭價5元左右,相比往年,今年收入更可觀。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的深入推進,清泉鄉產業發展迅速,早已告別了“果熟熱一陣”的情景。當前,“祁連清泉”人參果一年三茬,不僅生產周期長,還填補了季節性人參果上市“空檔期”,也均衡了市場供銷。
“甘肅人參果,清泉占大半”。那么,清泉人參果是如何“出圈”的?
清泉鄉黨委副書記張曉毓給出了答案——
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技術支持、合作社運作等措施,做精做大人參果特色產業。
清泉鄉,地處祁連山北麓,屬大陸性溫和干旱荒漠氣候,光照充足,早晚溫差大;受益于沙泥土質、水源清潔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清泉發展人參果產業集聚優勢,人參果具有純天然、口感好、色澤美、產量高、品質優的特點。
2006年,清泉鄉從武威市引進種植第一棚人參果以來,充分發揮特有的資源優勢,按照“提質增效擴量”的發展思路,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大力發展“現代絲路寒旱農業”,推動人參果特色產業。
農業產業的持續壯大,離不開人才與技術體系的支持。
清泉鄉積極與甘肅、昆明、青海、酒泉農科院及知名大專院校等12個科研院所對接合作,組建成立“酒泉戈壁生態農業研究院玉門市清泉人參果專家工作站”。
“我們持續開展人參果種苗快繁、種植栽培、病蟲防治試驗研究、新品種選育及技術指導培訓,推廣滴灌節水微灌施肥、有機質無土栽培、測土配方施肥、高溫悶棚、異地換苗、農業投入品安全控制等新技術?!睆垥载菇榻B,與此同時,還制定了《綠色食品玉門清泉人參果栽培技術規程》,實行標準化生產,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
“專家工作站”的落地,加快了清泉人生果的更新換代,也提高了產品質量。
至此,該鄉建立了人參果產業培訓基地,通過專業包裝設計、設立直銷店、規范專業合作社運行等方式,搭建多元化的農產品網上展示館,建立穩固暢通的“線上+線下”銷售網絡,其中線上銷售達到了30%以上,實現了特色農產品銷量和經濟效益雙提升。
“目前基地人參果的銷售價格平均在每斤8元,產量為每棚10000斤左右?!比芜M雙說,鮮果主要通過“合作社+實體店”的線下銷售和“合作社+互聯網”的線上銷售及農超對接、農企對接、農外對接等方式進行銷售,產品遠銷北京、上海、廣州、杭州、遼寧等地。
從無到有,由弱積強,清泉人參果產業逐漸形成了一個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業產業品牌——“祁連清泉”人參果。
張曉毓介紹,自2010年以來,清泉人參果先后在第八屆國家農博會、上海綠博會、甘肅省農交會等大型農產品展覽會上榮膺“金獎”,成功入選全國名優特新農產品目錄;清泉鄉被譽名為“中國人參果之鄉”“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祁連清泉”人參果品牌影響力不斷“上臺階”。
清泉鄉種植大戶劉權是第一批種植人參果嘗到“甜頭”的果農,也是清泉人參果品牌效應的受益者。
“我家買了房和車,都是靠種植人參果?!眲嗾f,清泉人參果的牌子越來越響亮,收入也越來越高,今年他種3個棚,一年下來能收入10多萬元。
目前,“祁連清泉”人參果已成為玉門市清泉鄉實現鄉村振興、壯大特色產業、促進群眾增收致富的地方特色品牌。
一村一品,一果一業,一戶一棚。經過十六年的發展,從最開始的散戶種植,到如今“一核三區”人參果產業園規模種植,清泉鄉先后建成11個人參果種植基地,人參果種植規模達到1093棚2380畝,年產量達到5500噸,棚均收入達4.5萬元以上,人參果產業占到了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7%以上,人參果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金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