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農民報記者 馬雪娟
“今年的百合遇上了好行情,地頭收購價一斤最高能賣18元,記得上次這么高的價格還是在10多年前。”正在采挖百合的永靖縣關山鄉南堡村村民徐永芳高興得合不攏嘴。
眼下,正是百合豐收的季節,永靖縣關山鄉的2.4萬畝百合進入了采挖階段。千層萬疊的梯田里,到處都是村民忙著采挖百合的身影,出土的百合白如凝脂,淡淡的清香在山梁間縈繞。
種出好百合 鼓起群眾錢袋子
永靖縣種植百合歷史悠久,是“蘭州百合”主產區之一,主要集中在海拔1500至2500米山陰潮濕的東部山區關山、陳井、徐頂3個鄉鎮,這里氣候涼爽、晝夜溫差大、土層疏松,所產的百合素有“高原之珍品,菜中之佳肴,藥中之人參”美稱。
“我們的百合個頭大,糖分高,吃起來清脆香甜。”采挖出來的新鮮百合被徐永芳麻利地擰掉根須,拍掉泥塊,然后按照個頭大小進行分類裝筐,除去留作籽種的部分,其余的將全部出售。
徐永芳告訴記者,一顆百合從子芽到種球再到成熟,一生要經歷兩次移栽、三段生長期,前后長達9年的時間。百合種植戶一般會購買培育好的種球作為種子,種植3年就可以采挖銷售,極大地節省了百合種植成本。而且,這一季百合采挖結束后,需要種植土豆、小麥等農作物倒茬或休耕一年以上才能再次種植百合。
徐永芳家種植百合已有30余年的時間了,種了20畝百合,今年準備采挖4畝,畝產近2000斤。
“平時都是親戚之間互相幫忙挖百合,五六個人一天能挖一畝地,到下午就有商販來地邊收購,不用為銷路發愁。”她掰著手指頭算了一筆賬,除去成本,這一季百合能收入10萬多元。
關山鄉種植百合歷史悠久,百合早已成為農戶家門口的產業。
“為了提高百合種植技術,我們積極邀請省農科院與本鄉技術人才開展百合種植技術指導,逐步改善百合種球退化、病蟲害防治等難點問題。同時,通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金融保險’的方式,促進百合產業提質增效,讓群眾穩中增收。”關山鄉副鄉長張官花告訴記者。
打造好品牌 深化百合產業鏈
“蘭州百合”是食藥兼優的滋補佳品,具有寧心安神、美容潤膚、潤燥止咳等功效,受到全國各地消費者的青睞。
甘肅劉家峽農業開發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農發公司)位于劉家峽鎮,主要加工鮮百合、百合干和碗裝百合。新鮮采挖的百合從進廠到出廠,要經歷分揀、剝皮、刷土、削根、稱重、裝袋、真空包裝、冷庫打冷、出庫打包等9個環節,才最終流向市場。
為了保證每一顆百合雪白干凈、瑩潤如玉、品相更好,鮮百合的加工都是純手工進行,這也為不少周邊農村婦女提供了就業機會。
“最近百合開始采挖了,工作也就忙起來了。按照計件制結算工資,一天能收入100元左右,挺滿意的。”農發公司員工唐致維一邊說,一邊游刃有余地給鮮百合去皮切蒂,掃刷泥土。
“像這種精品獨頭百合一斤要賣到45元,每年出售300-400噸,主要發往北京、廣州等大型連鎖超市和批發市場。公司在保證百合質量的同時,也著力帶動本地婦女就業增收,尤其在用工高峰期,處理百合的工人達到70多人。”農發公司副總經理蘇成順說。
該公司不僅加工生產真空包裝鮮百合,還開發干百合。“9噸鮮百合才能烤制出1噸干百合,所以干百合的售價比較高,一斤達到150元。”蘇成順告訴記者,他們公司每年在永靖全縣收購優質百合1200余噸,生產的干百合主要供給沃爾瑪超市和深圳尚古堂食品有限公司,僅僅是干百合,每年收入700多萬元。
“從精選、剔皮、分檔、包裝、真空壓縮到裝箱,百合收貨后的每一道工序都非常及時嚴格,一方面能讓新鮮的百合別再爛在鄉里,另一方面也利于運輸保存,我們希望讓大城市的人們能第一時間嘗到永靖的鮮味。”蘇順成說。
截至2022年底,永靖全縣種植百合面積5.85萬畝,年產量達到1.95萬噸,產值達到2.34億元。縣域內現有集生產、加工和銷售為一體的百合加工企業2家、合作社11家,已建成百合冷藏保鮮庫27座,儲藏能力3440噸,年加工百合產品3000噸,并注冊了“劉家峽百合”“關山百合”“黃河農谷百合”等商標品牌。
近年來,永靖縣始終把百合產業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群眾增收致富的產業來抓,先后實施了百合產業提升、產業振興、產業興旺、有機達標、提質增效等項目,逐步探索走出了一條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發展、品牌化帶動、產業化推進的“甜百合”增收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