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農民報通訊員 鐔芳輝 金榮高
時下,走進康縣銅錢鎮雙河村,一壟壟碧綠的茶園長勢正好,一株株茶樹整齊排列,鋪滿了整個山坡,如同給大地蒙上了一層翠綠的輕紗。
為了讓剛越冬的茶樹茁壯成長,促進增產增收。一大早,村里合作社組建的“茶園管護隊”就來到茶園里,修枝、除草、松土、施肥,村民們穿梭于茶壟間,現場忙而有序,一派人勤春來早的熱鬧景象。
“我們家6畝茶園全部進行了保底托管,我也加入了茶園管護隊,統一管護后我家的茶園產品和品質上去了,還能從合作社拿到一個月1200元的勞務收入,等于拿了兩份錢,確實挺美的。”銅錢鎮雙河村村民李彩花說。
俗話說“三分種,七分管”,好茶是種出來的,更是管出來的。過去,當地茶園的管護由茶農自己負責,技術有好壞,品質也參差不齊,既影響客商收購的積極性,也影響茶農的收入。而以村為單位,由合作社組建“茶園管護隊”對茶園實行統一管護、統一采摘、統一銷售的“保底托管”模式,解決了這一難題,助力茶葉品質和茶農收入穩步提升。
據銅錢鎮黨委書記李福春介紹:“通過保底托管,我們去年的茶葉產值達到了509.5萬元,比前年增加了145.5萬元,茶農的收入也比2021年增加了106.9萬元。今年,我們除了繼續引進優良品種、擴大種植面積、修建產業路、培育示范基地等措施外,還將繼續通過科學、標準的管護措施提升茶葉產業質效,黨群同心做好‘茶文章’,打好‘質量牌’,以產業興助推群眾富。”
近年來,銅錢鎮在銅錢壩村、雙河村等8村建立了“黨建+”茶葉產業發展機制,高標準管護茶園2578畝,整治撂荒茶園1725畝,改造低產茶園683畝,新發展茶園200余畝,建立以茶葉采摘量為村集體、茶農等分紅的產業發展機制,并為村集體、茶農、產業帶頭人分紅80余萬元,有效扭轉了茶葉產業持續萎縮的局面,有力推動了產業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