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農民網訊 新甘肅·甘肅農民報通訊員 張旭輝 閆朝朝
“現在好了,水稻收割完了地也不會閑著。以前到了農閑的時候總是想著得去哪兒打零工,自從輪種羊肚菌以來,不用外出,在家門口就可以掙到錢!”徽縣江洛鎮石頭坪村王會社言語間難掩喜悅之情。
隆冬時節,走進徽縣江洛鎮石頭坪村,映入眼簾的是集中連片、整齊劃一的菌菇大棚。棚內幾十名群眾正忙著覆膜、劃溝、播撒菌種,為明春羊肚菌出菇生長作著前期準備。
今年以來,江洛鎮積極探索“水稻—羊肚菌”季節輪作的綠色循環模式,引進成都川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500萬元注冊徽縣稻菌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由石頭坪村黨支部協助流轉300畝水田,在秋冬季節不改變水田地塊原貌和不影響水稻種植的基礎上,搭建600座標準化菌菇種植大棚,推動羊肚菌產業規?;?、規范化種植,預計羊肚菌畝產在900斤左右,總產值將達1200萬元以上。待到來年春夏,撤掉棚膜,又可以種植水稻,發展“稻蝦稻蟹稻魚”套養。
“稻菌輪作”基地帶動周邊300多名群眾務工就業,實現了群眾在家門口就業的美好愿景,讓群眾的“冬閑地”變成了“增收田”,老百姓的“錢袋子”實實在在地鼓了起來。同時,基地將繼續延伸產業鏈條,建設菌種生產線、烘干車間、包裝車間,打造集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布局,實現產業集約化、規?;l展,輻射帶動更多群眾務工就業、增收致富。“稻菌輪作”真正實現生態立體種植和“一地雙收”,逐漸成為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優勢產業,為推動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