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農民網訊 (新甘肅·甘肅農民報通訊員 陳海龍 楊瀟)“頂花的黃瓜、翠綠的辣椒、細長的無筋豆、圓又大的甘藍……”走進成縣店村鎮尹寨村現代農業產業園,一座挨著一座的蔬菜大棚整齊排列。大棚內各類蔬菜爭“鮮”上市,當地群眾忙著采摘、打包、裝車,好一派豐收景象!
“我們村采取村集體經濟入股+東西協作資金扶持+合作社投入的方式,引進‘農字號’企業甘肅科農創公司,流轉土地68畝,搭建智能溫室暖棚3個,冷棚8個,探索集暖棚建設技術、種植管理技術培訓為一體的蔬菜產業發展新路子。”尹寨村黨支部書記任錦川說。
“黃瓜和筋豆已經進入豐產期,茄子、辣椒、西紅柿等蔬菜將陸續上市。目前,黃瓜每斤出棚價在2元左右,900平方米的大棚預計產量在11000斤,產值在2萬元以上。無筋豆出棚價在5.5元左右,900平方米的大棚預計能采收4000斤,產值2.2萬元左右。通過各類蔬菜的倒茬種植,今年園區的總銷售額預計在200萬元左右。”甘肅科農創公司負責人介紹道。
正是有黨支部的引導、村集體資金的入股、合作社的投資、群眾的參與,一系列農業產業配套政策的落實落地,使店村鎮特色蔬菜產業走上了設施化、規模化、集約化、市場化、品牌化的發展軌道,一座座蔬菜大棚承載著店村群眾的致富夢,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我出門務工已經有十多年了,也算有一份穩定的收入。現在父母年齡大了,孩子也要上學,媳婦一個人操持家里也忙不過來。去年,在政府的支持下我建起了14座蔬菜大棚,按照目前的蔬菜行情,14座大棚能帶來15萬元左右的收入。”大寨村返鄉創業青年劉江云說。
近年來,成縣通過“政策支持、行政推動、部門協同、鄉鎮主抓”的工作機制,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和蔬菜種植,巧打時間差搶“鮮”上市,既豐富了市民“菜籃子”,也鼓起了群眾“錢袋子”,走出一條現代農業助力鄉村發展的振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