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農民網訊 (新甘肅·甘肅農民報記者 郭彥英)白音山下,白家河畔,黃金產業嶄露頭角!
初夏時節的秦州區娘娘壩鎮內一片綠意,生機勃發。川道上一座座大棚內的羊肚菌,舒展著嬌嫩的身軀,吮吸著陽光雨露,正在拔節生長。工人們手提竹籃,動作嫻熟地正在進行采摘,一個個“菌墩墩”黑白透亮,昭示著今年迎來豐產。
“誰能想到,特殊的地理環境,卻適合風味獨特的‘菌中之王’——羊肚菌的生長,該產業將成為村民從土里‘生金’的‘金蛋蛋’,市場潛力巨大。”秦州區農源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魯忠義指著他流轉土地建成的120個大棚,對發展羊肚菌產業充滿自信。
娘娘壩村是秦州區娘娘壩鎮的一個行政村,受地處林緣區高寒陰濕地理條件影響,這里種植傳統農業收成不理想,村民主要以外出務工為主,發展傳統農業存在諸多短板和不足。
民間有“年年吃羊肚菌,八十照樣滿山走”的說法,詮釋了羊肚菌食材的功效。特別是娘娘壩產的羊肚菌,以其肉質豐腴、香味醇厚、營養價值高在全國乃至國外享有極高的美譽度。
2013年,娘娘壩遭遇了一場罕見的暴洪后,林區和山上生長出許多野生的羊肚菌,好多村民靠采賣羊肚菌,一年收入一兩萬。也從那時起,“深藏閨中”的娘娘壩產的羊肚菌開始走紅,各地的客商紛至沓來搶購這里的“香餑餑”。
2015年3月,洞察到商機的魯忠義,以野生羊肚菌為母菌,采用基因分離實驗,開啟了人工種植羊肚菌的探索之路。2019年,他終于培育改良出“天羊一號”菌種;2020年,他又改良培育出“天羊二號”菌種,開始采取大棚種植模式擴大了種植面積。
“近期,正是羊肚菌采收旺節,我種植的120個大棚收成好,兩茬預計采收鮮羊肚菌3萬多斤,每斤市場價120元,收益相當可觀。”魯忠義告訴記者,6斤左右鮮菌能烘干1斤干羊肚菌,干貨每斤市場價1600多元左右。
“羊肚菌可是一個寶,它富含氨基酸和有機鍺,不僅能增強人體免疫力,對抗癌抑制腫瘤效果明顯,特別是煲湯喝,就能讓人體力充沛,羊肚菌被人們奉為養生‘殿堂級’的地位。去年,基地產的3萬斤羊肚菌,不僅銷售深圳、四川等地,而且出口日本、德國?!濒斨伊x說,隨著人們對養生的重視,天水當地人也悄然開始購買羊肚菌,慕名前來基地采購的本地人也在增加。
“羊肚菌市場前景廣闊,將是帶動當地農戶致富增收的很有潛力的產業?!濒斨伊x躊躇滿志地說,下一步,他將推廣農戶種植,并給予農戶技術幫扶,提供從種、產、銷方面的服務,帶動農戶提質增效,增加收入。
“目前,娘娘壩鎮已在娘娘壩村、孫集村、李子村推廣建設羊肚菌大棚300座,種植達300余畝。”娘娘壩鎮副鎮長郜波說,今年,全鎮結合撂荒地整治,在柳林村流轉川地700畝,計劃建設羊肚菌種植大棚167座。
當下,娘娘壩鎮已經形成了“山上烏龍頭,川道羊肚菌,水里大閘蟹,戶里土蜂蜜”產業新格局。尤其是羊肚菌,從今年的收效來看,該新型產業將成為打開群眾致富的“金鑰匙”。
“鎮上將引導群眾,通過‘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繼續擴大種植面積,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科技含量,力爭建成周邊最大的羊肚菌生產基地,讓羊肚菌真正成為當地農民群眾的富民產業。”娘娘壩黨委書記柴軍軍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