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農民網訊 新甘肅·甘肅農民報通訊員 高素云 張輝文
初夏,來到涼州區張義鎮石咀村千畝馬鈴薯種植示范基地,一壟壟起壟覆膜的馬鈴薯地塊溝壟相間,在陽光的照射下清晰可見,與純凈的藍天、延綿的青山繪成了一幅生機勃勃的美麗鄉村風景畫。
“家里的4畝地流轉給了種植大戶,我在種植基地上務工,每月可以有4000多元的收入,比以前種地強多了。”正在田間忙碌的石咀村五組村民馬忠旺說。
張義鎮石咀村黨支部專職化書記駱成鵬介紹,今年,石咀村流轉土地2000多畝,流轉率達90%,現已建成千畝馬鈴薯種植示范基地1個,為周邊農戶在種植基地上就近務工提供了方便。
截至目前,張義鎮落實馬鈴薯種植15000多畝,預計可帶動2000人短期靈活就業。
馬鈴薯種植只是張義鎮運用土地流轉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促農增收的一個縮影。今年,張義鎮堅持“三新一高”導向,突出黨建引領,承上啟下、主動作為,緊扣“農業要強、農民要富、農村要美”目標,結合實際,鉚足干勁,統籌推進,走上了一條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寬路子。
如今在張義鎮,胡蘿卜種子已經播種,中藥材種植正在進行,日光溫室內的鮮切花已進入采摘期……同時,該鎮成立鄉村振興公司,推行“鄉村振興公司+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引進頂樂生態牧業有限公司建成張義鎮劉莊村收縮安置點年存欄肉牛1000頭養殖產業園1處,提升養殖產業。
一個個特色產業基地遍地開花,成為增加群眾收入的致富產業。
“今年,該鎮在保證糧食安全前提下,立足‘做強薯產業、做優菜產業、壯大藥產業、調整羊產業、提升牛產業、鞏固設施農業’發展思路,依托土地流轉,打破村組界限,發展露地蔬菜、馬鈴薯、中藥材、鮮切花等特色種植產業,打造農業產業化高標準示范基地15個,通過產業發展,使農戶就地就近務工,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張義鎮副鎮長郭嵩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