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農民網訊 初夏時節,走進麥積區渭南鎮西湖灣村,道路干凈整潔,路旁綠樹成蔭,清風送來陣陣花香。不遠處的櫻桃園里,村民正穿梭其中給即將成熟的櫻桃樹掐尖,藏在林中的烏雞也在“咯咯”地叫著,一派田園詩般的景象呈現在眼前。
“村子變得越來越好,獲益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談到變化,村民韓恒通深有體會,“現在村里看不到臟亂差的現象。自從新建了涼亭和古長城,就近還能鍛煉身體,這條件不比城里人差。”這一切美好生活都是人居環境與產業發展互相促進的結果。
近年來,西湖灣村兩委班子積極爭取項目資金950余萬元,先后建成了人畜安全飲水30T、20T蓄水池,解決了112戶515人吃水難的問題。硬化了三個自然村入村道路6.7公里,解決了村民行路難的問題。建成了以村級辦公陣地為主體的黨群服務中心392平方米,硬化村民文化活動廣場2100平方米,綠化美化入村道路5.8公里,通過人居環境與產業發展的有機結合,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頂著日頭走進西湖灣村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映入眼簾的是一派忙碌的景象,負責人緱建喜正忙著給自己養殖的烏雞喂食。合作社從2017年開始建設,目前存欄量已達到3000余只,日產蛋量能達到800-1000個。
“散養出來的烏雞和烏雞蛋,品質好、味道鮮,在市場上十分走俏,供不應求。”緱建喜高興地告訴記者,“養殖烏雞要比養殖土雞的經濟效益好,因為烏雞和烏雞蛋在市場上的價格都要比土雞和土雞蛋高,一枚烏雞蛋在市場上能賣到2元左右,比普通雞蛋至少要高出1元錢。”
目前,合作社不僅聘用本村村民前來務工,還積極探索種養新路徑,與本村散戶形成合作,合作社幫助村民進行訂單式銷售,每戶能增加年收入一至兩萬元。談及未來,緱建喜顯得信心滿滿,“以后我想著能帶動60%以上的村民搞烏雞養殖產業,讓大家的日子能越過越好”。
站在西湖灣村放眼望去,環境美化與經濟發展良性互促的“村美民富”局面正在形成。今年,村兩委還結合西湖灣村的氣候特點、耕地面積分布情況和村民的發展意愿,著力推行“一戶一策、一片一業”發展布局。目前,已完成470畝33500株花椒園、230畝13500株櫻桃園標準化建園,扶持種植蘋果100畝、核桃100畝。
麥積區渭南鎮西湖灣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舒雙喜說:“下一步,我們將加大對果樹種植的扶持力度,對品種不好的進行改良,加大對老果園的改造。計劃投資蔬菜大棚、草莓采摘園等富民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實現村美民富的美好畫面,助力鄉村振興。”(王雯 何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