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人參果喜獲豐收。新甘肅·甘肅農民報通訊員 湯建華 攝
附近村民在育苗基地務工。新甘肅·甘肅農民報通訊員 楊燕 攝
甘肅農民網訊 新甘肅·甘肅農民報通訊員 楊燕
近日,走進民勤縣雙茨科鎮二分村的人參果大棚,到處郁郁蔥蔥,碧綠的藤蔓上開滿了淡紫色的小花。綠葉掩映間,金黃色的人參果探出了小腦袋,一個個,一串串,十分招人喜愛。
“這幾天人參果價格高,而且還是上門收,根本不愁賣,一年收入10萬元不成問題。”二分村村民王明和樂呵呵地說。
近年來,二分村緊緊圍繞興產業、促就業、帶民富的發展思路,做起“大棚經濟”文章,大力發展特色、高效、優質的大棚果蔬產業,為激活村集體經濟與農民收入雙增收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子。
“目前,全村共有溫室大棚137座,棚均收入可達8萬元左右,比種植傳統作物增收幾十倍。”二分村黨支部副書記曹宗虎說,溫室大棚不僅激活了村集體經濟,還給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入。
大棚經濟改變了以往傳統農業種植模式,帶動了村莊經濟發展。如今,雙茨科鎮建成溫室大棚1500多座,一座座大棚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又一把“金鑰匙”,走出一條讓農民增收,讓農村變美的鄉村振興之路。
在雙茨科鎮育苗基地,村民常生恒正在熟練地進行鋪膜。他告訴筆者,以前自己在外打工,很辛苦收入還不穩定,但現在在合作社務工后,一年能掙到三萬多,同時,家里流轉的地一年也有2萬多的收入。現在的小日子過得跟這紅辣椒一樣,越來越紅火了。
民勤縣紅葉辣椒專業合作社擁有20座育苗大棚,主要用于辣椒新品種的育苗孵化和試驗,延長辣椒產業鏈,機械化、規模化集中育苗,不僅苗木長勢好、品質高,而且還能給農戶節省生產成本,有效解決了農戶育苗難的問題。
新模式、新渠道。雙茨科鎮以“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為主要目標,大力發展辣椒產業,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形式,實現了種、產、銷一體化的產業模式,真正實現一份土地四份收益良性互動局面。截至目前,全鎮辣椒種植面積突破一萬畝。
沐浴鄉村振興的“春風”,雙茨科鎮聚焦并持續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充分挖掘符合自身新型農業產業的增收潛力,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多措并舉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打造新型農業生產模式,農業發展駛入“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