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農民網訊 新甘肅·甘肅農民報通訊員張云霞 鄧婷瑞
“蜂箱的溫度是多少、濕度是多少?以往,這些只能通過開箱觀察來判斷的信息,現在一掃二維碼就什么都有了。”兩當縣站兒巷鎮管江村養殖戶曹志剛通過手機向我們展示智能蜂箱精確采集的溫度、濕度、蜂群數量等相關參數。
“你們看,這個蜂箱還有一個‘黑科技’!”曹志剛指著蜂箱門神秘地向賣起了關子,“這里有個讀卡器,可以觀測數據,就很清楚蜂箱每天出去和回來多少只蜜蜂。”這些數據將成為蜂農和技術人員及時分箱管理和決策的重要依據。
通過智能蜂箱,曹志剛的“甜蜜事業”愈發甜蜜。“相比傳統蜂箱養殖,現在一個蜂箱能從之前的1群提高到1.5群,一個蜂箱的產蜜也提高了不止2倍,一斤按60元計算,全年下來增收13萬元,這對我來說可是一筆不少的錢!”
除了智能蜂箱,兩當縣還積極打造兩當智慧蜂業平臺,主要解決傳統中蜂養殖中蜂種培育難、養蜂自動化程度相對較低、單體養蜂產業規模與效益不高、蜂蜜品質不佳等問題。據悉,該平臺能夠集實時監測與遠程監控、產品安全溯源、遠程培訓、互動交流、遠程疫病診療、蜜源分布統計、養蜂求助救援等功能為一體,相比傳統養蜂模式安全性和便捷性顯著提高。
“如果蜂農遇到問題,技術人員不用到現場就可以通過智慧平臺,遠程進行診療和指導。”秦南公司負責人蔣宇仁介紹道。該平臺還實現了蜜蜂養殖實時監測,加快推進蜜蜂產業向信息化、自動化、透明化方向發展,增加客戶信任度和產品可追溯性。正如蔣宇仁所說,“智慧平臺讓每一滴蜂蜜有跡可循!”
作為全縣的養蜂龍頭企業,兩當縣站兒巷鎮秦南公司創新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養殖戶到公司基地參與養殖,生產的蜂蜜由公司統一收購、包裝和銷售。在蔣宇仁看來,此舉在保證蜂蜜源頭品質的前提下,橫向可帶動基地中華蜂養殖35家大型蜂業合作社農戶致富,縱向又延伸了蜂蜜酒、蜂蜜香皂等附加產品,推動中蜂產業走上了專業化、科學化致富道路,打造出一項“甜蜜蜜”的特色產業。
智能蜂箱、智慧管理、數字化平臺……近年來,兩當縣通過“互聯網+智慧中蜂養殖”技術,加快推進中蜂產業向數字化、信息化、自動化、產業化發展,助力中蜂養殖成為群眾的“甜蜜事業”、鄉村振興的“甜蜜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