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農民報通訊員趙千 常悅 王磊 文/圖
10月的平涼大地,秋意漸濃卻生機盎然。長勢喜人的馬鈴薯破土而出,千畝大蔥鋪展如綠毯……從“土疙瘩”到“金蛋蛋”的蛻變,從“零散種植”到“全產業鏈”的跨越,平涼市農業現代化的每一步,都有“稅務藍”的身影——他們以精細服務為筆,以政策落實為墨,在田野上書寫著鄉村振興的生動答卷。
精準滴灌“薯”光產業 莊浪粉條鏈動四方
走進莊浪縣宏達淀粉加工有限公司車間,全自動流水線有序作業。細膩的淀粉糊在沸鍋中迅速轉化為潔白的粉條,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薯香。“從‘小作坊’到‘全鏈條’,從‘土粉條’到‘金招牌’,稅務部門的全周期服務給了我們十足底氣。”企業負責人朱建勛翻開賬本,“我們去年享受減免稅額57.6萬元,把這筆錢投進了無明礬粉條研發線和全自動深加工生產線,馬鈴薯粉條的品質得到很大提升,產品銷往西北五省。”
稅務干部深入企業輔導政策
這份底氣,源于稅務部門“鏈上發力”的精準滴灌。針對馬鈴薯產業從種薯培育到終端消費的全鏈條特點,莊浪縣稅務局組建“農鏈服務專班”,梳理出涵蓋種薯繁育、深加工、冷鏈物流等環節的7項稅費優惠政策,為企業定制“成長檔案”。
如今,宏達淀粉加工有限公司已形成“馬鈴薯收購—淀粉提取—粉條加工—副產品利用”的全產業鏈,帶動全縣3.2萬畝馬鈴薯種植,形成2000余個穩定就業崗位,助力5.6萬戶農戶年均增收3500元。
智稅滋養“蔥”滿希望 崆峒大蔥香飄萬家
烈日剛褪去鋒芒,千畝蔥田便鋪開青白相間的巨毯。走進崆峒區白水鎮孟寨村的大蔥基地,綠油油的大蔥粗壯挺拔,村民們忙著松土、起蔥、捆扎。鐵鍬插進濕潤泥土的“簌簌”聲此起彼伏,混著捆扎麻繩的摩擦聲,共同奏響了秋日收獲的序曲。
白水鎮孟寨村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加之適宜的氣候條件,形成了蔥類作物生長的黃金產區。大蔥種植基地負責人王闖介紹,今年白水鎮大蔥種植面積1200畝,畝產1.3萬斤,預計產值超2000萬元。
平涼市崆峒區稅務局組織稅務干部主動上門開展“開業第一課”輔導,詳細了解基地生產經營情況,同時針對小規模納稅申報、發票開具及個稅等問題進行一對一答疑,逐條解讀適用政策,確保稅費優惠“應知盡知、應享快享”。
“稅務干部把可以享受的各種稅費優惠政策講得清清楚楚,讓我們更有底氣擴大種植規模。”大蔥種植基地分揀中心負責人任建華說。
稅務干部深入大蔥分揀包裝車間開展政策宣傳
貼心服務“核”力生金 華亭核桃果富民生
踏入華亭市神峪鄉的連片核桃林,農戶們穿梭采摘的忙碌身影與綴滿枝頭的青皮碩果相映成趣。一棵棵核桃樹,不僅承載著當地群眾的鄉愁記憶,更已成為鄉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
為助力果農實現產銷對接,華亭市在城區核心地段設置臨時銷售市場。攤位前,飽滿的核桃堆疊如山,果農們麻利地為顧客現場去皮、裝箱郵寄。稅務干部幫助銷售核桃的農戶開具發票,“您看,打開電子稅務局,點擊‘我要辦稅’,選擇‘發票開具’,然后按照操作指南,您就可以成功開具免稅發票了。”
同時,華亭市稅務局組織業務骨干成立“助農服務團隊”,深入涉農企業開展“一對一”政策輔導。團隊成員詳細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面臨的困難及涉稅需求,圍繞發票開具、納稅申報、優惠政策享受等高頻業務開展實操教學,精準推送“自產農產品免征增值稅”“農產品初加工所得稅減免”等稅惠指南,主動“把脈”,準確“開方”,全程跟蹤輔導,助力企業用足用好稅費優惠政策。
“現在我們的產品品類越來越豐富,青皮核桃、脫皮核桃、核桃仁、核桃油等應有盡有,線上線下渠道同步發力,產品能賣到全國各地,這還得感謝稅務部門的支持幫助。”昭峪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核桃基地負責人馬建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