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農民報通訊員宋一平 魯娜琳 黃悅 文/圖
為破解傳統種植模式單一、效益不高難題,永昌縣紅山窯鎮水泉子村從去年起主動調整產業結構,積極引進茴香特色產業種植,如今2000多畝茴香長勢喜人,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希望”。這一舉措不僅豐富了當地的種植品類,更為鄉村產業發展注入了全新活力。
近日,筆者走進水泉子村的茴香種植基地看到,連片的茴香田如綠色海洋般鋪展在天地間,細長的葉片隨風搖曳,散發著獨特的清香。陽光透過枝葉灑下斑駁的光影,每一株茴香都挺拔茁壯,飽滿的花序預示著豐收的前景。農戶們正穿梭在田壟間,細心查看茴香的生長狀態,除草、松土,用忙碌的身影守護著這份即將到來的收獲。
茴香作為一種藥食同源的作物,兼具食用價值與藥用功效。其嫩莖嫩葉可作為蔬菜食用,口感鮮嫩,富含維生素、胡蘿卜素等多種營養成分,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成熟后的茴香籽不僅是常用的香料,還具有理氣和胃、散寒止痛等藥用價值,在食品加工、醫藥等領域有著廣泛應用。從經濟價值來看,茴香適應性強、種植難度較低,且市場需求穩定。以水泉子村今年的種植情況測算,每畝產量約180公斤,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我們從去年開始調整產業結構,引進了茴香,今年水泉子村種了2000多畝地的茴香,預計10月中旬就可以收割。”紅山窯鎮水泉子村黨總支副書記張建國說。
據了解,紅山窯鎮依托當地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的自然優勢,持續推進特色產業布局,除水泉子村的茴香種植外,還培育了多個特色種植片區,通過“村集體經濟+農戶”的模式,帶動村民穩定增收,為鄉村振興筑牢產業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