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風易俗”主題宣傳攤位。
甘肅農民網訊 今年以來,慶陽市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移風易俗·共創文明”新時代文明實踐“趕大集”活動,把理論宣講、政策宣傳、移風易俗、典型培樹、文化活動、志愿服務等新時代文明實踐功能要素有機融合、集成打包,通過“新風舞臺、新風驛站、新風榜樣、新風同行”四項活動,宣傳教育服務基層群眾,讓文明新風吹隴東大地、浸潤百姓心間。截至目前,市、縣、鄉、村四級聯動舉辦集中活動10多場次、鄉鎮特色活動116場次,宣傳服務群眾30余萬人次,解決群眾“關鍵小事”2.8萬件。
新風舞臺:把話筒交給群眾
市、縣文藝骨干與民間藝人“混編”成52支“文藝輕騎兵小分隊”,創作小品《老王的“新”事》《彩禮》、舞臺劇《彩禮風波》編演環縣道情皮影戲《看病》《相親》《養老》三部曲、改編歌曲《越來越好》、南梁說唱《移風易俗——南梁紅》等23個移風易俗主題節目,用方言土語講身邊事。
聘請齊鳳遠、馬自剛等全國有名的慶陽籍文藝工作者6名,演唱《中華好家風》唱響家庭美德,演奏嗩吶《娶親》弘揚傳統文化,表演單人快板《搬磚》破除陳規陋習。
設置“點單欄”,群眾掃碼即可預約節目,現場“照單上菜”。西峰區東湖公園專場2小時內掃碼量達1.1萬次。
開展“文化下鄉”節目匯演,在節目間隙穿插設置移風易俗“新風問答”環節。移風易俗“十抵制十提倡”的內容是什么?喪事簡辦的“五減”措施是什么?……通過現場問答,向群眾獎勵發放印有移風易俗宣傳標語的雨傘、餐巾紙、圍裙、團扇等群眾實用的宣傳品,讓“文明新風”通過有效載體融入百姓生活。
新風驛站:把新風送到一線
統一設計“移風易俗”主題宣傳攤位,民政、司法、衛健、團委、婦聯等12部門輪值“擺攤”,實現“一次趕集、辦齊所有事”。
全市農村紅白理事會實現行政村全覆蓋,累計勸導簡辦紅白事1.9萬起,紅白事費用普遍下降。
西峰、合水、寧縣、正寧等縣區農村彩禮呈現下降趨勢,涌現出“零彩禮”新人數百對。合水縣“新風驛站”增設“彩禮評估室”,現場測算本地彩禮均價,已為68對準新人提供“簡約婚禮套餐”。
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文明祭祀等蔚然成風,群眾比白事總體規模和花費同比大幅下降,群眾普遍感受到移風易俗帶來的輕松和實惠。
新風榜樣:把典型請進集市
每縣遴選10名左右“紅娘志愿者”“白事總管”“零彩禮新人”等現身說法,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
鎮原縣把“零彩禮”新人婚禮搬進集市,現場簽訂《文明節儉承諾書》,圍觀群眾超5000人。
建立“直播+短視頻+話題”矩陣,“慶陽融媒”抖音號開設“趕大集·曬新風”話題,閱讀量突破1.2億;每場活動設置“云趕集”直播間,進行直播報道,點擊量58萬次。
新風同行:把服務送到群眾身邊
利用鄉鎮逢集日、廟會、文化節等人流高峰,開展“錯時+延時”志愿服務活動,把新時代文明實踐留在“煙火氣”最旺處。
組織文明實踐志愿者現場開展免費理發、健康義診、法律咨詢、婚戀牽線等活動25場次,服務群眾3.2萬人,傳遞愛心,傳播文明,促進社會和諧。
市、縣書協聯動,現場書寫“家風家訓”書法作品2.3萬幅,全部贈送農戶,實現“一墻一風景、一戶一家訓”。
文明沒有休止符,新風永遠在路上。慶陽將以新時代文明實踐“趕大集”活動為新起點,持續推動文明實踐走深走實,為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慶陽市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