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農民報通訊員馬勝濤 文/圖
金秋九月,河州大地果蔬飄香,恰是一年最美的豐收季節。臨夏州稅務系統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堅持以稅惠農、以稅助農、以稅興農,全力推動涉農稅費優惠政策落地見效,為“三農”發展注入“稅”動力,助力鄉村振興“豐景”如畫。
以稅惠農 提振農企發展新動能
甘肅晟隆萬澤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是一家招商引資企業,該公司在東鄉縣五家鄉建設的高原夏菜種植示范基地依靠智慧連棟溫室,實現了“自動化”育苗,極大提高了育苗的生長效率。據悉,該基地今年上半年種植西芹400畝,收入達400多萬元;下半年又種植紅筍120畝、西芹50畝,并配套發展多種蔬菜。
稅務部門聚焦農業產業發展需求,組建涉農稅收服務團隊,針對企業生產經營特點,梳理出涵蓋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多個稅種的涉農稅收優惠政策清單;在大棚基地現場,為企業開展“一對一”精準輔導,確保稅收優惠政策落地見效,以務實舉措彰顯服務溫度。
“2025年以來,基地共享受稅收優惠政策減免59000余元,資金活水的注入為我們減輕了資金壓力。”高原夏菜種植示范基地負責人、甘肅晟隆萬澤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偉說。
以稅助農 激發特色產業新活力
臨夏州積石山縣栽培花椒有2000多年歷史,被稱為“中國花椒之鄉”,所產的花椒主要有刺椒和綿椒兩種。獨特的地理條件和豐富的光熱資源,孕育了豐富的生物資源,積石山花椒因其特有的色、香、味,在中國花椒產品中獨具一格,聲名遠揚。花椒作為積石山縣主導產業,全縣花椒栽培面積已達30萬畝,不僅帶動了當地就業,促進了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還激發了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稅務部門緊緊圍繞農業產業發展脈搏,聚焦涉農經營主體稅費需求,組織干部深入田間地頭,以“三農”稅費政策為抓手,主動開展政策宣講和涉稅輔導,幫助農戶和合作社用足用好增值稅免征、小規模納稅人優惠、土地使用費減免等政策;同時,強化風險防控,建立涉農主體數據信息平臺,通過大數據對交易異常、申報偏差進行及時提醒,確保政策落地更規范、更精準,持續激發產業活力、改善鄉村面貌、增加農民收入,把“稅惠”紅利變為鄉村振興的實實在在力量,以精準服務助力鄉村振興。
“以前我們對稅收優惠政策了解不夠,現在稅務干部經常上門輔導,幫助種植戶享受政策紅利,把節省下來的資金投入生產。”一位花椒種植戶說。
以稅興農 繪就鄉村振興新藍圖
康樂縣三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坐落于康樂縣八松鄉,時下,該合作社種植的水果玉米陸續進入收獲季。八松鄉因海拔較高、晝夜溫差大、土地肥沃,所產水果玉米品相佳、皮薄脆、甜度濃郁且營養價值高,深受消費者喜愛,產品遠銷廣東佛山、浙江溫州、四川成都等地。走進水果玉米種植基地,一塊塊青翠欲滴的莊稼地里,成行成列的水果玉米郁郁蔥蔥,長勢喜人;一個個渾圓的玉米棒顆粒飽滿,昂著驕傲的“頭顱”,到處呈現出一派豐收的喜人景象。
稅務部門聚焦種植企業涉稅需求,結合本地涉農經營主體產業特點,制定從種植到銷售的全周期輔導計劃,通過“一戶一策”輔導,精準開展自產自銷農產品免征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減免稅等稅收優惠政策的詳細宣傳輔導和稅收業務操作指導。入秋以來,水果玉米銷售日漸火爆,該企業不熟悉發票開具流程,稅務干部了解到這一情況后,主動上門進行電子發票開具輔導。
“近年來,稅務部門幫助我們享受各類助農稅收優惠政策,共計減免稅費超4萬元,為合作社的種植、銷售以及技術改良提供了足夠的政策支持,我們發展的信心更足了。”合作社負責人羊鵬說。
從一粒種子到滿倉碩果,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農業的繁榮離不開政策的滋養和服務的護航。臨夏州稅務部門將始終以納稅人繳費人為中心,持續優化政策推送精度、提升辦稅服務速度,把稅惠春風送到田間地頭,為鄉村振興添彩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