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將文明新風的種子一點點播撒進群眾的心田。
“這六萬塊錢,咱們收下是圖個喜慶,返還才是真心意,往后日子還得看孩子們自己努力?!痹诨湛h大河店鎮小地壩村,村支書老殷在女兒婚禮上的一席話,贏得了鄉親們熱烈的掌聲。不久前,他嫁女兒時只象征性收了六萬元彩禮,婚禮后便全額返還給新婚夫婦作為小家庭的啟動資金,且婚事簡辦,儀式就在自家門口溫馨舉行。這一舉動,成為大河店鎮推進移風易俗、抵制高額彩禮工作中最生動、最具說服力的典型案例。
老殷家的婚事,像一面鏡子,映照出大河店鎮破舊立新的決心。然而,新風尚的樹立絕非一日之功。為推動新風落地,鎮黨委政府首先從建章立制入手,讓改革有據可依。白天,干部們在田間地頭、農家院里召開民事直說專題會,頂著日頭聽村民倒“攀比苦水”;晚上,又對著收回的幾百份問卷調查表逐字分析,梳理出“彩禮虛高”“鋪張浪費”等核心癥結。在與村民反復拉鋸、耐心疏導的過程中,干部們把道理掰開揉碎講,把利弊擺上臺面算,正是在這樣細致入微、不厭其煩的民意征集基礎上,全鎮才最終統一修訂了村規民約和“一約四會”制度,將“彩禮上限6萬元”“紅白事要簡辦”等硬性條款明確寫入,讓移風易俗有了制度“硬約束”,也讓群眾有了共同遵守的“約定”。
規矩立下了,關鍵在落實。干部們干脆把“辦公室”搬到了村里,線上線下連軸轉,打響了宣傳“攻堅戰”。線上,利用微信公眾號、村民微信群等陣地,高頻次推送倡議書和如老殷家這般鮮活的典型案例;線下,志愿者頂風冒雨,利用農閑、傍晚時間,入戶發放宣傳資料,在村頭巷尾張貼主題海報,甚至自編自導自演《花田喜事》情景劇,用最樸實的家鄉話,把簡辦婚禮的“好”演得明明白白。正是靠著“一支隊伍、一張傳單、一個案例”這套“3個1”工作法的持續攻堅,才讓文明新風的種子一點點播撒進群眾的心田。
而最有力的宣傳,莫過于黨員干部的示范引領。老殷作為村支書,早就把“帶頭破舊俗”的擔子扛在了肩上。在此之前,他不僅多次在黨員會上表態,更在私下里跟持觀望態度的親戚朋友反復溝通,挨了不少“不近人情”的埋怨。他知道,千言萬語不如一次實際行動,于是從自家女兒的婚事做起,用“零彩禮”和簡辦婚禮,給所有村民做了最實在的示范。這場婚禮,猶如一顆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層層漣漪,其背后是黨員干部的勇氣和擔當。正是這種“向我看齊”的魄力,讓許多持觀望態度的村民開始重新審視傳統習俗,紛紛效仿。“書記家都這么辦了,咱們還有啥好攀比的!”村民們的觀念悄然轉變。
從傾聽民意時的耐心疏導,到宣傳浸潤時的腳不停歇,再到典型引領時的勇于擔當,這場彩禮“減負”戰里,大河店鎮通過一系列扎實舉措,讓彩禮“減負”真正成為了家庭幸福的“加分項”。如今,一股節儉、文明、清爽的新風正在大河店鎮徐徐吹拂,為鄉村振興注入了豐厚的文明內涵。
(來源:隴南徽縣大河店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