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農民報通訊員蘇玉梅 文/圖
金秋時節的涼州大地,碩果盈枝,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時下,涼州區洪祥鎮的3萬畝制種玉米迎來集中采收。在天泉村的萬畝制種玉米田中,一片金黃鋪展至天際,景象壯闊。大型聯合收割機正開足馬力,在田間勻速前行,挺拔的玉米植株應聲倒下,金燦燦的玉米穗被迅速剝離、收入糧倉。緊隨其后的運輸車輛接力將豐收的果實運出田間。機械的轟鳴聲與農民的歡笑聲交織在一起,奏響了金秋時節的豐收樂章。
涼州區洪祥鎮3萬畝制種玉米喜迎豐收。
“我今年種了1800多畝制種玉米,從播種、田間管理到收割,基本是機械化作業,效率非常高,成本也降下來了。”望著眼前滾滾的“黃金浪”,種植大戶藺飛山說,“你看這玉米棒子,籽粒飽滿,成色很好,預計畝產900公斤以上,收成相當不錯!”
涼州區洪祥鎮3萬畝制種玉米喜迎豐收。
洪祥鎮立足制種玉米產業大鎮的區位優勢,按照“穩定面積、提高質量、增加效益、互利共贏”的發展思路,通過集中連片布局,建成了3個萬畝制種玉米高標準示范基地,形成了顯著的規模效應和示范帶動作用。據了解,今年全鎮制種玉米產業總產值預計達1.6億元,種植戶戶均收入約2.4萬元。制種玉米產業,已成為當地名副其實的富民支柱產業,持續為鄉村振興注入蓬勃活力。
制種玉米采收裝車。
“天泉村的制種玉米,基本上實現了從種到收的全程機械化和智能化管理。這不僅極大地節省了人力成本,減輕了農民勞動強度,更關鍵的是通過標準化生產,保證了玉米種子的純度和質量,基地建設水平在逐年提升。”洪祥鎮天泉村黨支部書記吳興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