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農民報通訊員 李彥軍 雪雯 文/圖
“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以“群眾需求”為原點,遵循“村民提議—集體商議—民主決策”的流程,成為解決鄉村“小微民生”需求的重要惠民平臺。
近日,由華亭市東華鎮、財政局及村民代表組成的驗收組,對東華鎮月圓村、王峽口村“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進行了驗收,2個項目順利通過驗收,讓群眾從“被動接受服務”轉變為“主動謀劃民生”。
該項目通過“村民提議、集體商議、民主決策”的方式確定項目內容,涉及道路、護坡、水渠、廣場等領域,惠及群眾600余人。
為確保項目“建得實、管得好、用得久”,東華鎮成立了由分管領導牽頭,財政、行業主管部門及村民監督員共同參與的聯合驗收組,制定“資料審核+現場核查+群眾評議”三位一體驗收標準。
在驗收過程中,驗收組首先對照項目立項批復、施工圖紙、資金撥付憑證等資料,核查項目是否按計劃推進、資金使用是否規范;隨后深入現場,通過“看、量、問”等方式,對工程質量進行實地查驗。同時,驗收組還隨機走訪受益群眾,收集對項目質量、施工服務的意見建議,確保驗收結果客觀公正。
項目驗收合格不是終點,而是長效管護的起點,為防止出現“重建設、輕管護”的情況,在驗收過程中同步指導各村建立項目管護機制,明確管護主體,由村集體牽頭,受益群眾分段負責日常維護,制定管護公約,明確管護標準、責任分工及獎懲措施。此外,還專門設立管護基金,從村集體經濟中提取專項資金,為項目后期的維修養護提供資金保障。
“一事一議”猶如一股強勁的動力,已然成為華亭解民憂、惠民生的“幸福工程”,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