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農民報記者 曹勇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一粒種子,關系著中國人的飯碗安全。
近年來,甘肅省因地制宜,聚力打造全國現代寒旱特色農業種業先行基地,建設以張掖為主的玉米制種和油菜良種繁育、酒泉為主的瓜菜花卉制種、定西為主的馬鈴薯良種繁育3個產業帶,加力推進種業強省建設。
優質玉米種子“張掖造”
金秋時節,張掖市114.05萬畝制種玉米迎來收獲季。
這幾天,高臺縣駱駝城鎮建康村村民盛天兵正雇用12位村民在自家玉米制種田里忙秋收。裝滿一車后,盛天兵駕駛拖拉機前往1公里外的高臺先行種業有限公司制種玉米收購點,過磅、卸車,幾分鐘內完成一車制種玉米交售。
收購點上,村民將過磅后的玉米直接從地溝上面傾倒裝入大貨車。裝滿后,大貨車又快速駛向十幾公里外的千畝曬場。
這是個壯觀的場面。金黃色的玉米被工作人員平攤在遼闊的戈壁灘上,經過白天日曬、晚上自然風干,7天后,這批玉米的水分將下降至13%以下,玉米又將被繼續轉運至加工車間,經過脫粒、篩選、精選、包裝、入庫、發運等程序,陸續銷往河南、河北、山東、遼寧、北京、云南等地。
“制種玉米畝均比商品玉米多收入1000多元。”高臺先行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雷正忠介紹,公司今年在高臺縣駱駝城鎮、新壩鎮訂單種植制種玉米1.48萬畝,涉及制種農戶2000多戶,預計可產種700萬公斤,實現銷售收入6000萬元。
高臺縣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兩山夾一川的盆地又形成制種天然屏障,發展玉米制種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再加之群眾的多年玉米種植經驗,“多因成一果”,才得以生產出籽粒飽滿、色澤光亮的優質玉米種子。該公司所產玉米種子芽率和純度均達97%以上,深受客戶青睞。
高臺先行種業有限公司只是張掖玉米制種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張掖地處北緯38°農業“金腰帶”,光照、溫差、水源、水質都為種子生產提供了絕佳環境,是全國最大的玉米制種基地和種子良繁基地。玉米制種面積穩定在110萬畝,年生產玉米種子4.5億公斤以上,面積和產種量分別占全國的42%和45%,全國每兩粒玉米種子就有一粒產自張掖。
“張掖玉米種子”獲得國內唯一的種子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品牌價值達192.38億元,是甘肅省品牌價值最高的農產品,入選農業農村部認定的中國農業品牌目錄。2025年,張掖市玉米制種面積更是達到了114.05萬畝,全國玉米制種“首選地”地位得以持續鞏固。
“肅州芯”走向國際舞臺
向西再行兩百里。
走進酒泉市肅州區國家現代農業(種業)產業園展示區,仿若進入了“花果山”,制種西瓜、制種圓茄碩果累累;制種雞冠花、制種萬壽菊花開正艷。幾乎所有的瓜果、蔬菜、花卉都能在這里覓得蹤影。
肅州區國家現代農業(種業)產業園是2020年農業農村部、財政部認定的以發展種業為主的“國字號”產業園,是匯聚種子“研發、生產、加工、物流、營銷、推廣、科普、培訓、博覽、旅游”十大功能于一體的國家優勢特色種業示范園區。園區共引進培育種子企業150多家,常年穩定制種面積40萬畝以上,年產各類種子1.2億公斤以上,產值30億元以上,是全國最大的蔬菜花卉制種基地、對外貿易制種基地。
如果說肅州區國家現代農業(種業)產業園是“花果山”的話,酒泉市藍翔園藝集團公司則可稱之為“水簾洞”。
進入藍翔園藝集團公司,一棟標有藍翔園藝花卉國家級種質資源庫的建筑十分搶眼,這是中國第一個草本花卉種質資源庫,2020年10月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授予“國家級一二年生草本花卉種質資源庫”。庫里妥善貯藏著3700多個花卉及其觀賞性植物種質資源,可以讓國內花卉種質資源更加豐富并得以長久保存。
“聚焦種質資源創新,是突破‘卡脖子’技術實現種業自立自強的必然選擇。”這種認知,刻在藍翔園藝集團公司總經理陳鳳翔的骨子里。
“國外一公斤草莓種子生產價300元,而國內進口價每公斤竟達到一萬八到兩萬元,沒有自主研發,就只能全依賴進口!”陳鳳翔渴望改變。
“我2006年成立了藍翔園藝集團公司,規模從最初的花卉種植100畝,達到了2025年的1萬畝,最高時達到3萬畝。”陳鳳翔說,他們在全國不同緯度、不同氣候、不同地區設立了13個育種基地,對收集到的種質資源進行馴化,馴化成功后,將種子貯存入庫。種質資源庫里,有70余種花卉品種是公司自主培育的新品種。
從曾經的全部依賴高價進口,陳鳳翔實現了花卉種子的外銷。如今,肅州區蔬菜、花卉種子年產量在國內占據半壁江山,其出口量也分別達到了全國種子出口量的50%和70%,西瓜種子和甜瓜種子出口量更是達到了全國種子出口量的90%;每年近12萬公斤種子行銷世界80多個國家。
一顆馬鈴薯從“芯”突破
定西市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西秦嶺交匯地帶,是全國馬鈴薯最佳適種區和主產地之一,被譽為“中國薯都”。
良種是馬鈴薯產業發展的關鍵。定西市建立馬鈴薯現代化組培中心和良種繁育基地,培育發展38家種薯生產企業,馬鈴薯種薯主要生產品種達40余個,既有隴薯、定薯、新大坪等本地育成品種,也有青薯、冀張薯、大西洋、希森等國內外引進品種,推進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篩選適宜不同區域種植的高產優質多抗品種。
近年來,定西市圍繞打造“中國薯都”和建設國家區域性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的戰略目標,以安定區和渭源縣為核心,打造百萬畝馬鈴薯種薯基地,形成“脫毒苗-原原種-原種-一級種”四級一體種薯繁育體系,從“芯”突破,建成了“服務全省、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優質種薯供應中心。
如今,定西市原原種年生產能力達18億粒,年產脫毒種薯220萬噸以上。這些脫毒種薯不僅銷往內蒙古、四川、貴州等10多個省區,還出口至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埃及、尼加拉瓜、巴基斯坦等國家和地區。
來自省農業農村廳相關數據顯示,2025年,我省緊盯現代寒旱特色農業先行基地行動方案明確任務,聚力打造全國現代寒旱特色農業種業先行基地,加力推進種業強省建設。截至目前,全省落實玉米制種、馬鈴薯種薯、瓜菜花卉制種等面積171.67萬畝、49.55萬畝、48.82萬畝,全面完成現代種業集群明確的玉米制種、馬鈴薯種薯、瓜菜花卉制種面積任務指標。
從祁連山下的張掖、酒泉,到渭水河畔的定西,玉米制種、瓜菜花卉制種、馬鈴薯良種繁育三條制種產業帶已具規模,“三粒”隴種勢如破竹,從甘肅走出國門,在更遠的地方扎根、開枝、散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