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蘭州新區報記者 魏曉倩
近年來,蘭州新區以“畝均效益”為核心指引,積極構建高效益、多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產業、新業態的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持續推動以鮮切花、食用菌和牛羊豬養殖為主導的設施農業高質量發展,加快現代農業示范園、雙創基地、賴家坡生態種養循環園等園區建設,在這片熱土上繪就了一幅產業興、生態美、百姓富的鄉村振興新圖景。
高標準農田筑基:守護糧倉,提升產能
今年以來,蘭州新區完成糧食播種面積13.88萬畝,同比增長4.39%。通過持續調整種植結構,提高高附加值作物比例,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達37.9萬畝,其中經濟作物占24.02萬畝,占比63%。新區還成功引進了金博士588、金博士1924等適宜寒旱區種植的高產玉米品種,并試種濟麥22號、蘭天42號、蘭天58號等冬小麥新品,不斷強化農業科技支撐,推動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
這一系列喜人成績,離不開“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深入實施。通過土地流轉、統一規劃、代建運營與長效管護,新區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24.8萬畝。原本零散的小塊田地經整合改造,全部實現增產增效。
在這些高標準農田中,水肥一體化系統正精準地為作物輸送養分。“從前種地靠天吃飯,如今灌溉施肥都能精準控制,產量提高了,收入也多了。”田間忙碌的農民臉上寫滿喜悅。
特色產業賦能:集群發展,塑造品牌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動力。蘭州新區充分依托秦王川寒旱氣候與土地資源稟賦,持續深化“土特產”布局,以設施農業為核心,推動鮮切花卉、食用菌、設施果蔬三大特色產業向集群化邁進。同時,加速推進現代農業示范園、雙創基地、空港區現代農業產業園等載體提質增效,不斷激發特色產業活力。
上半年,新區蔬菜種植面積達3.22萬畝,同比增長15.5%。黃瓜、番茄等優質果蔬從大棚直供市場;食用菌產量顯著提升,白玉菇、蟹味菇等走上百姓餐桌,“菜籃子”“果盤子”供給能力持續增強。
品牌建設成為新區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金字招牌”。今年,新區積極組織申報第五批“甘味”農產品品牌,“陌上時光”“蘭新秦農”等5個企業品牌成功入選《“甘味”農產品品牌目錄》,借助“甘味”公共品牌效應,本土農產品正加速走向更廣闊市場。
在鮮切花領域,蘭州新區已成為西北地區重要的生產基地。示范園內花卉貿易中心、組培育苗中心與采摘區布局有序,引自荷蘭的文洛式智能溫室中,傳感器實時監測環境參數,自動化系統精準調控,讓每一株玫瑰、洋桔梗在最適宜的環境中生長。
食用菌產業同樣表現亮眼。在秦東農投的生產車間內,數字化管控技術大顯身手:菇房溫度恒定24℃、濕度60%,LED燈光模擬自然光周期,確保菌菇始終處于最佳生長狀態?!皵底只芸夭粌H提升菇形與色澤,還可靈活調節出菇時間,錯峰上市,穩定價格?!逼髽I負責人介紹道。
科技賦能農業:智慧生產,提質增效
走進蘭州新區的農田與園區,農業新質生產力的氣息撲面而來:智能溫室自動感測作物生長,無人機飛躍田壟精準施藥,農戶通過手機一鍵管理灌溉施肥……新區正以科技為筆、以智能裝備為墨,書寫“擴量提質、延鏈增效”的現代農業新篇章。
在新區現代農業示范園,技術員輕點手機屏幕,遠程控制大棚遮陽與滴灌系統?!啊笈锕芗摇瘜崟r更新溫、光、水、氣數據,以前一人管兩個棚都吃力,現在一人輕松管理五個棚,產量還提高了30%,人力成本降了20%?!彼钢O測曲線說道。
在上川鎮天山村玉米基地,物聯網平臺實現“一人管千畝”的高效模式,遠程預警苗情、病蟲害與氣象變化,助力玉米喜獲豐收。
科技賦能還延伸至采收環節。在農投集團的萬壽菊基地,載重無人機一次可運送120斤鮮花,只需3分鐘即可從田間運至轉運車?!耙酝咳肆缈福划€地來回十幾趟,累人不說,花還易蔫?,F在無人機既省力又保新鮮”,現場負責人感慨道。
說話間,又一架植保無人機低空掠過花海,細密的水霧均勻灑在花株上。“這是在給萬壽菊噴葉面肥,以前人工噴肥,一畝地要花1個多小時,還容易漏噴、重噴,現在無人機按設定航線作業,一畝地5分鐘就能搞定,肥料利用率比人工高得多。”王中博說。
從靠經驗到靠數據,從人力耕到智能種,蘭州新區正通過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讓農業新質生產力在田間地頭落地生根,持續推動現代農業向更高效、更優質、更具競爭力的方向邁進,為農業擴量提質、延鏈增效注入源源不斷的科技動能。
秋韻正濃,蘭州新區的田野間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引領下,蘭州新區正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根基,以特色農業產業為支撐,以科技賦能為動力,以農旅融合為路徑,奮力書寫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嶄新篇章,向著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大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