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農民報記者 楊萬明
白露時節,成縣城關鎮北山村的千畝水田泛起層層綠浪。晨霧中,村民王占強彎著腰,鐮刀輕揮,一根根白嫩的茭白應聲落入竹簍?!罢l能想到,這片澇洼地如今成了聚寶盆?!彼税押剐Φ?。去年此時,這里還是一片因水患頻發而收成寥寥的玉米地,如今卻因東西部協作播下的“金種子”,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
2024年的春風,為北山村帶來了轉機。成縣利用青島城陽區對口幫扶的700萬元協作資金,啟動“旱改水”工程。短短數月,330畝低洼旱地變身高標準水田,配套的灌溉渠如銀鏈般蜿蜒田間,嶄新的機耕道貫通阡陌。城關鎮副鎮長郭輝站在田埂上回憶。而今,這片脫胎換骨的土地,正孕育著來自江南的“水中人參”——茭白。
三月育苗季,甘肅浙黔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建興帶著團隊扎根田間。在青島城陽區牽線下,這家企業將浙江優質茭白品種引入隴南。技術員手把手教村民標準化種植。經過半年精心管護,試種的茭白迎來豐收:畝產突破4000斤,雪白的茭白肉質鮮嫩,經冷鏈運輸48小時就能抵達青島超市,每斤售價達3元。
王占強給記者算起賬:3畝地年流轉金1500元,在基地務工日薪100元。像他這樣的受益者不在少數——項目已創造30個固定崗位,采收季用工量達80余人。北山村黨支部副書記閆小春翻開臺賬:村集體通過土地流轉和設施租賃年增收6萬元,村子有了持續“造血”能力。
茭白成熟時節,成縣“茭白美食節”如期而至。農家樂里,茭白炒臘肉、茭白餃子等特色菜肴供不應求。看著煙火升騰的農家樂,朱建興指著遠處的茭白田信心十足,明年要繼續擴大種植規模,讓這條跨越山海的“茭白之路”,惠及更多群眾。
暮色漸濃,村民們仍在忙著將新鮮茭白裝車。冷鏈貨車的大燈劃破夜色,照亮了田埂上“東西協作示范園”的標牌。如今,成縣茭白產業已實現“南菜北種”的新模式,并向著全產業鏈目標不斷延伸,見證著“青隴一家親”的深厚情誼,也托舉起鄉村振興的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