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農民報記者 王甜 王倩 曹勇 文/圖
午后的陽光灑在高臺縣合黎鎮的田野上,馬八50萬只優質肉羊育肥基地里早已一派繁忙景象。成群的肉羊在標準化圈舍里踱步覓食,神態安閑,此起彼伏的“咩咩”聲不絕于耳,交織成一曲動人的“牧歌”。
不遠處的交易市場內,人聲鼎沸,顯得格外熱鬧。工人們動作嫻熟,正麻利地將一籠籠羔羊依次裝車——他們正在加緊處理的,是內蒙古客商一批量大而緊急的訂單。
“這1萬只羊,必須這幾天全部發完。”基地負責人馬金平說,如此火熱場景,在這里已是常態。
馬八50萬只優質肉羊育肥基地位于高臺縣合黎鎮五四村北灘,是一家集肉羊繁殖、育肥、線上線下收購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示范基地。基地總投資1億元,規劃分三期建設40棟高標準雙列式羊舍,目前一期、二期26棟已順利投用。
快進、快養、快出——基地憑借一套獨特的“快字訣”養殖模式,在行業內脫穎而出。
“別人養羊論年,我們養羊論天!”馬金平語氣中透著自豪,基地內存欄量穩定在4萬只左右,年出欄量卻高達50萬只,背后的“奧秘”正是30-35天的超短育肥周期。
合作社為入駐的20戶養殖戶統一提供標準化羊舍、全面技術支持和優質羔羊源,每戶專心飼養3000只羊,育肥期滿,合作社以市場最高價統一回購,有效抵御價格波動風險。
簡單算一筆賬:每出欄一只羊,合作社賺10元,農戶凈賺20元——快節奏,換來的是實打實的快收益。
“以前養羊最怕賣不掉,現在怕養不夠!”養殖戶秦大財說,通過專心、科學育肥,他的年收入已達到50-60萬元。
在政府貼息貸款等優惠政策的助推下,周邊村莊散養戶也紛紛躍躍欲試。合作社推出“寄母收羔、托管代養、短期育肥、市場回購”的創新機制,將適齡母羔和優質公羔投放給認購戶寄養,并簽訂合作協議。通過全程監管、精準飼喂、集中繁殖,不僅保障了交易市場的穩定羊源,也顯著提升了全縣肉羊養殖規模。
目前,市場日均交易量達700-800只,年交易額突破5000萬元。200多人的經紀人隊伍活躍在線上線下,通過“互聯網+”交易模式,確保“選羊有市場、賣羊有出路”。與此同時,產業鏈條不斷完善:飼料銷售、個體運輸、食品加工等相關產業都被帶動起來。
馬八的“快字訣”不僅快了養殖周期,更快了鄉村振興的步伐。
明天,太陽照常升起,市場依舊熱鬧。但隨著一只只肥羊走出高臺,一張張鈔票裝進腰包,高臺百姓的生活,在這日復一日的“快節奏”中,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