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農民報通訊員 強鵬程、馬麗娜 文/圖
“以前村里有亂堆雜物、紅白事鋪張的情況,現在有了村規民約,大家都自覺照著做,村容村貌和風氣越來越好了。”近日,華亭市馬峽鎮深溝村村民李大叔指著干凈整潔的村道,對村里的變化贊不絕口。今年以來,馬峽鎮將村規民約作為推進鄉村治理的“金鑰匙”,通過“民主制定、精準施策、常態落實”,讓村規民約從“紙上條文”變成“行動自覺”,走出了一條基層治理的新路徑。
為避免村規民約“一刀切”“流于形式”,馬峽鎮堅持“群眾事群眾議”,指導各村以村民小組為單位,通過“黨員帶頭議、村民代表商、全員投票定”的方式,梳理群眾最關心的環境整治、鄰里糾紛、婚喪嫁娶、孝老愛親等問題,將“大道理”轉化為“家常話”。在深溝村,村民們經過多輪討論,把“紅白事簡辦”“垃圾分類投放”等內容寫進村規民約,讓村規民約真正“接地氣、合民心”。
為推動村規民約落地見效,馬峽鎮探索“宣傳+激勵+監督”三維發力模式。一方面,通過村廣播、文化墻、微信群、“板凳會”等載體,把村規民約編成順口溜、快板等,讓村民聽得懂、記得住;另一方面,各村成立“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由老黨員、老干部、鄉賢擔任成員,對踐行村規民約的典型進行公開表揚,對違反約定的行為及時勸導。同時還推出“文明積分制”,村民遵守村規民約可積累積分,兌換生活用品或服務。截至目前,全鎮14個村實現積分制全覆蓋,累計評選“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婦”“最美家庭”20余戶,帶動村民主動參與治理的積極性大幅提升。
如今,走進馬峽鎮各村,昔日的“臟、亂、差”變成了“凈、齊、美”,大操大辦的陋習變成了“簡辦新辦”的新風尚,鄰里矛盾“各說各理”變成了“依規調解”。在孟臺村,依托村規民約,村民自發組織清理溝渠200余米,拆除亂搭亂建3處;在雙明村,通過“道德評議會”調解鄰里糾紛2起,成功率達100%。村規民約不僅解決了基層治理的“小問題”,更凝聚起鄉村發展的“大合力”。
下一步,馬峽鎮將持續優化村規民約動態修訂機制,結合各村實際完善內容、創新落實方式,讓村規民約真正成為鄉村治理的“硬支撐”,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注入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