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農民報通訊員蘇玉梅 劉文鑫 文/圖
又是一年豐收季,目前,涼州區金塔鎮千畝青貯玉米迎來集中收割期,現代化農業機械在廣袤農田中奏響豐收樂章。
涼州區金塔鎮千畝青貯玉米迎來集中收割期。
走進金塔鎮右五壩村高標準農田種植基地,放眼望去,連片的玉米地郁郁蔥蔥,大型收割機穿梭其間,青貯玉米收割作業正高效推進。鋒利的切割裝置快速運轉,將一排排籽粒飽滿的玉米植株瞬間轉化為均勻細碎的優質飼料。通過自動化輸送系統,這些青貯料被精準裝載到運輸車輛,送往儲存點進行科學貯藏。這種“機械化收割+自動化輸送”的現代化作業模式,不僅大幅提升了收割效率,同時也確保了飼料品質。
青貯玉米收割現場。
“我今年在金塔鎮右五壩村種了1600畝青貯玉米,畝產4.4噸左右,收入也比較樂觀。”種植大戶王文武說。
涼州區金塔鎮創新推行“抱團發展”模式,以右五壩村高標準農田為核心,聯合周邊5個行政村,盤活村集體經濟累計資金260萬元,開展玉米規模化統一種植,通過“六個統一”管理模式,有效盤活了村集體經濟,實現了土地、資金、技術等資源的集約利用,顯著提升了農業產業化水平。
涼州區金塔鎮千畝青貯玉米迎來集中收割期。
在農業技術人員的全程指導下,各村嚴格標準化種植,確保玉米品質和產量穩步提升。預計今年金塔鎮高標準農田玉米產業可實現總收入290萬元,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30萬元,成功探索出“資源整合、規模經營、利益共享”的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
“今年以來,金塔鎮堅持‘黨建引領+村合作社領辦+企業+農戶’的聯農帶農模式,圍繞種植、養殖、林下經濟、農文旅等方面持續發力。目前,村集體經濟規模化種植玉米2000畝,運營日光溫室56座,投入食用菌26萬棒,全鎮村集體經濟收入136.69萬元,村均15.18萬元。”涼州區金塔鎮黨委副書記周玉龍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