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農民報通訊員 陳佳 豆盼盼
立秋之后,暑氣漸消。走進康縣銅錢鎮康縣云嶺農產品加工中心,工人們正忙碌地穿梭在生產線上,熟練地分揀、包裝羊肚菌、黑木耳、土蜂蜜等農產品,這些最初始的農產品在完成到商品的蛻變后,將發往全國各地。
“我們中心加工的這些產品全部來自銅錢的田間地頭,品質特別好,尤其是這兩年在村集體的引導和指導下,農作物進行了科學和統一的種植養殖,規模大大提升,我們加工中心的農產品現在在市場上可是香餑餑呢。”加工中心負責人馮麗一邊忙著指導工人們生產一邊微笑著說。
銅錢鎮生態環境優越,生物資源種類繁多,茶葉、食用菌、蜂蜜等傳統特色產業十分豐富,然而,長期以來,由于農產品單打獨斗、產業鏈短、附加值低的問題制約著農業潛力的釋放。
如何破局?以黨建領航帶動產業富民,是銅錢鎮近年來產業蓬勃發展的關鍵路徑。
銅錢鎮提出“豬上山、魚下河、菌進林”產業發展思路,按照“支部引領、村辦企業、大戶經營、五五分成”的產業發展模式,合理規劃產業布局,創新入股分紅、技術指導、信息共享等多種方式,全力帶動農業產業向規?;?、集群化發展。
“我們立足銅錢資源優勢,始終把黨建引領作為產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建立了‘茶葉產業+五產一體生態農場’和‘糧食產業+青岡香菇雙百產業基地’,打造了‘千畝老黃豆示范基地’和‘千畝櫻桃產業觀光帶’等,同時,還成立了農產品加工中心,延伸產業鏈,著力提升農產品附加值。”銅錢鎮黨委書記李強說。
發展壯大特色富民產業,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抓手和必然選擇。而成立農產品加工中心則是銅錢鎮破解“增產不增收”,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
2024年由銅錢壩村集體注資40萬元建設的康縣云嶺農產品加工中心正式運營,中心以“一根紅線串起全域資源”的原則,充分發揮“黨支部+村集體+合作社+農戶”運營模式的優勢,與全鎮13個行政村簽訂收購協議,并以黨支部為引領、村集體為紐帶,通過企業為支部派單、支部向農戶下單的方式統銷統購全鎮農特產品,構建起“統一收購、標準加工、品牌銷售”的全鏈條體系,讓散落在各村的“土特產”變身市場“香餑餑”。
“如今,中心已輻射帶動3000余戶農戶,提供10個長期崗位,戶均增收1000余元,村集體創收5.2萬元。通過訂單農業、技術培訓、保底收購等舉措,將農產品附加值提升30%以上?!瘪T麗說。
農產品做得好,更要賣得出。
面對農產品銷售“最后一公里”難題,銅錢鎮創新打造“一中心五基地”電商直播矩陣,以“電商直播”為突破口,整合農業、電商、文旅等多方資源,構建起“常態化直播+精準化運營”雙輪驅動機制,引導農戶從“會種地”向“會賣貨”轉型。
“我們積極邀請網紅達人走進田間車間,同時也讓政府工作人員走進鏡頭,用‘政府背書+實地展示’的方式,將農產品生長、加工的全過程呈現在消費者眼前,讓品質看得見、口碑傳得開?!崩顝娬f。
據了解,2025年以來,銅錢鎮累計開展助農帶貨網絡直播1000余場,觀看人數達13.5萬人次,各電商平臺線上線下共銷售22000多單,銷售額高達1100萬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