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白永萍 安東
“這尊佛造像真是把‘溫柔’刻進了石頭里!”近日,在甘肅簡牘博物館一樓臨展一廳內,觀眾一踏進展廳,便被眼前的佛造像深深吸引了。他們有的輕輕舉起手機,生怕驚擾了這份跨越千年的“溫柔”;有的則俯身湊近展柜,細細觀摩著這些藝術珍品,眼中滿是欣賞。
9月10日下午,作為“東方微笑 跨越千年”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東方微笑 跨越千年——佛教造像藝術展”在這里開幕。本次展覽由國家文物局、省委宣傳部指導,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文物局、天水市政府主辦,敦煌研究院、甘肅簡牘博物館承辦,以佛教造像為紐帶,為觀眾搭建起觸碰千年佛教造像藝術的橋梁。
展廳內,不同時期的佛造像形態各異、精彩紛呈,每一件都堪稱藝術瑰寶。有的端坐蓮臺,神情莊重肅穆;有的側身而立,姿態靈動飄逸;有的輕抬衣袂,仿佛要拂去歲月的塵埃。千年前工匠們的細膩雕功,將“東方微笑”的柔美展現得淋漓盡致,讓每一位參觀者都為之動容,沉浸式感受千年藝術的魅力。
記者獲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12月10日,展覽匯聚了8省23家文博單位的127件(套)文物。展品涵蓋中國歷代金銅佛教造像、重要窖藏與遺址出土佛教造像,以及莫高窟、云岡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的經典佛造像。展覽通過“鑄金呈像——金耀千年”“琢石成像——石承千年”“鐫壁為像——壁立千年”3個單元,全景式呈現了佛教造像藝術雄渾厚重的歷史底蘊,清晰勾勒出佛教造像藝術融入中華文脈的演變全過程,生動詮釋了文明基因代代相傳的永恒力量。
“這場展覽既是一次藝術的呈現,也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觀眾裔磊站在一尊唐代佛造像前,語氣中滿是感慨,“你看這造像的微笑,溫柔又有力量,能讓更多人近距離感受到佛教造像藝術的獨特魅力,太有意義了。”
同一時刻,“東方微笑 跨越千年——麥積山石窟保護歷程展”也在麥積山石窟瑞應寺廣場開幕。作為“中國四大石窟”之一,麥積山石窟以“東方微笑”聞名于世,此次保護歷程展以其珍藏照片為核心展品,通過“東方微笑”“跨越千年”“潛心護寶”“共同守護”4個單元,將石窟文化藝術置于中華文明的宏大敘事中,生動講述了麥積山石窟千年營建歷史與80余載保護、傳承、利用的動人故事。
據介紹,本次展覽創新融合了歷史照片、三維影像、紀錄片、沉浸式體驗等多種形式,既串聯起了麥積山石窟的千年營建史,又立體展示了其科學保護歷程,成功構建了“藝術之美、營造之精、保護之艱、傳承之責”的立體敘事體系。展覽自開幕之日起,將常態化向廣大市民與游客開放,是公眾了解石窟保護的重要窗口。
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信息資料室副主任、展覽負責人王通玲表示,這次展覽的舉辦,不僅有助于深度闡釋麥積山石窟的藝術價值與人文精神,向公眾普及文物保護知識、喚起文物保護意識、進一步提升麥積山石窟的影響力,還能以“東方微笑”這一最具感染力的藝術符號為靈魂線索,串聯起千年藝術輝煌與現代科學守護的傳承故事。
“希望觀眾在參觀過程中,能直觀感受到一代代文物守護者的堅守,見證文物保護手段的不斷升級。同時,我們也期待更多人能深入了解石窟藝術背后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與道德規范,讓文化的力量浸潤人心。”王通玲說。
“這已經是我第三次帶朋友來麥積山石窟了,前兩次只是上山看雕塑,這次剛好趕上‘保護歷程展’開幕,終于明白那些‘微笑’背后,有多少人在默默托舉。真心感謝這些‘文物醫生’,也懇請他們繼續把麥積山石窟的‘東方微笑’完整傳承到下一個千年。”來自海南的游客陳彩瑩動情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