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農民報通訊員 胡本平
武都地處北緯33黃金緯度帶,海拔從667米到3600米垂直跨越,氣候的立體差異造就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獨特奇觀,孕育出1200多種中藥材,其中350種入藥常用,數十種藥材實現規模化種植,25萬畝藥田鋪展成綠色畫卷。紅芪以“條粗肉厚、糖分飽滿”著稱,紋黨參憑“肉質柔潤、香氣濃郁”揚名,二者雙雙躋身“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花椒、黃連、天麻等珍品更是遠銷日韓、東南亞,讓“武都藥材”成為品質的代名詞。這片土地,天生就是中醫藥生長的“沃土”。
近年來,武都區圍繞“種好藥、產好品、賣好價”目標,建成12個標準化種植基地,培育18家加工企業,開發出紅芪口服液、紋黨參飲片、黃芪五寶茶等30余種深加工產品,從“賣原料”向“賣產品”“賣品牌”跨越。依托電商東風,“武都藥香”通過“直播帶貨”飄向全國,2024年全產業鏈產值突破23.5億元,帶動3.2萬農戶年均增收超8000元,中醫藥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富民產業”。
作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甘肅“大健康產業示范區”核心區,武都區正疊加享受“千億級中醫藥產業集群”省級戰略紅利。從種植補貼到加工扶持,從人才引進到市場拓展,政策“組合拳”持續發力,為中醫藥產業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