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市安寧區安寧西路街道棗林西社區。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馮樂凱
張掖市甘州區西街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為老人提供全鏈條“智慧養老”服務。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楊 瀟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李永萍
202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視察時強調,“民生為大、民生為要”。
全省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感恩奮進,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續推進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全面提升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著力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穩住就業“壓艙石”,筑牢民生幸福根基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牽動著千家萬戶。一年來,我省堅持就業優先導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千方百計穩崗位、促輸轉、保就業,全省城鄉就業局勢總體保持穩定。
自7月25日起,每周五晚,蘭州市張掖路步行街都會迎來“人才夜市”。這是由省人社廳主辦的“黃河之夜 就享未來”甘肅省夏季人才交流節系列招聘活動,目前共舉辦了5場專場招聘活動,聚焦電子商務、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文旅康養、生物醫藥、現代農業等重點產業,為用人單位和高校畢業生等各類求職者搭建精準高效的對接平臺。
“白天在單位實習,晚上來逛‘人才夜市’,這樣的招聘會更接地氣,更有人情味。”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大學畢業生史樂在活動現場與多家企業進行交流,最終與蘭州電機股份有限公司達成就業意向。
穩就業,關鍵在于兜住重點群體的“基本盤”。我省以“暖”字為要,針對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和困難人員等不同群體,分類施策、精準發力,持續完善重點群體就業幫扶體系。
堅持把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作為重中之重。我省加快實施“支持1萬名未就業普通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為民實事項目,穩步推進“特崗計劃”“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基層服務項目,今年計劃招募1800名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同時,創新設立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驛站,打造集政策咨詢、崗位推介和創業指導于一體的“一站式”服務生態圈,今年已累計開展各類就業創業活動357場次,服務高校畢業生4.5萬人次。
2025年,我省啟動實施第四季“百名人社局長直播帶崗”暖心行動,全省累計開展直播帶崗活動979場次,提供就業崗位41.7萬個。為提升高校就業服務能力,我省大力推進“普通高等院校公共就業創業服務能力提升省級示范項目”,對省內13所高校給予650萬元省級財政資金支持。同時,全面落實困難畢業生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政策,已為2025屆5.1萬名困難學生發放補貼資金5100萬元。
2月7日,530名定西籍務工人員搭乘G2096次列車,前往青島務工。
農民工穩崗增收是就業工作的重要一環。我省積極組織開展“春風行動”等專項活動,全省共舉辦線上線下專場招聘會2550余場次,提供就業崗位157.5萬個,“點對點、一站式”輸轉近10萬人返崗務工,讓農民工就業路更穩更寬。
兜牢底線,方能托起希望。我省聚焦脫貧人口、殘疾群體和城鎮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人群就業需求,深入走訪摸排,精準落實崗位推薦、技能培訓和兜底安置等幫扶措施。截至6月底,已幫助1.94萬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同時,充分發揮鄉村就業工廠、鄉村公益性崗位等渠道作用,促進農村困難群體就地就近就業。目前,全省已建成鄉村就業工廠2572個,吸納就業9.7萬人,其中脫貧勞動力3.6萬人;人社部門開發的鄉村公益性崗位,安置脫貧人口及弱勞力14.1萬人。
就業穩則人心安,就業穩則信心足。一系列穩就業“組合拳”,讓更多勞動者實現穩定就業,筑牢千家萬戶的幸福根基。
提升養老服務品質,守護最美“夕陽紅”
午餐時分,酒泉市肅州區西峰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食堂內暖意融融。86歲的賀秀英和老姐妹們圍坐一起,吃著熱氣騰騰的臊子面,邊吃邊聊,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這里的老年餐,飯菜軟乎,我們吃得舒心!”
作為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這家養老服務中心為周邊100名老人提供日間照料和助餐服務。
“中心依托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銀杏家園’項目補貼,再加上食堂對外經營收入,老人們每天午晚兩餐一共只需支付5元,就能吃飽吃好。”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滿金霞說。
打造家門口的老年食堂,用“一餐熱飯”溫暖老年人幸福晚年,是我省實實在在辦好惠民利民實事的生動縮影。
2024年,我省高質量完成改造建設100個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和300個村級互助幸福院,新增養老服務設施16.23萬平方米,新增床位1443張(其中,護理型床位1034張),農村養老服務供給能力進一步增強,老年人周邊、身邊和床邊的服務需求得到進一步滿足。
2025年,省委省政府繼續辦好群眾普遍需求、可感可及的10件實事,“利用鄉村閑置資源,改造建設100個鄉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和300個村級互助幸福院”是其中的一件。截至目前,100個鄉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和300個村級互助幸福院的選址工作已全部完成,兩類項目已全部開工:其中,鄉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有10個已建成(1個已驗收),整體平均進度68.37%;村級互助幸福院有113個已建成(30個已驗收),整體平均進度89.87%。
“戴上助聽器,跟大家交流順暢多了。配助聽器,我花了近1.3萬元,政府補貼了5600多元。趕上好政策,省了不少錢呢!”金昌市金川區金冶里社區居民張保順老人因聽力障礙生活不便,最近,他購置了助聽器,通過居家適老化改造補貼項目,享受了30%的補貼,這讓張保順老人感受到實實在在的關愛和溫暖。
適老化的“小改造”承載著老年人的“大幸福”。2024年,我省在全國率先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居家適老化改造,落實補貼4.39億元,拉動消費6.7億元,惠及6.8萬戶老年人家庭,有效帶動養老事業產業協同發展。
2025年,國家政策調整后,我省及時優化補貼標準、完善指導目錄、簡化申報流程、明確審核時限、強化資金監管,并升級“甘快辦”補貼申報模塊,降低群眾申請難度。截至8月21日,已備案成功、開展購置改造老年人家庭30390戶,涉及資金13361.68萬元;已完成購置改造、補貼審核通過老年人家庭22103戶,涉及資金8122.68萬元;已完成兌付老年人家庭21427戶,涉及補貼資金7852.91萬元。
織密社會保障網,托舉群眾穩穩的幸福
“現在辦社保通過手機操作就能解決問題,的確很方便!”日前,蘭州市民張女士通過“甘肅社保”微信公眾號咨詢異地養老保險轉移問題,次日便收到詳細的操作指引和材料清單,高效便捷的服務讓她連連點贊。
這一變化得益于省社保中心推出的“甘”心社保·“肅”求即辦——甘肅社保網上留言平臺。群眾只需關注公眾號,點擊“留言”入口,即可提交問題,實現“政策咨詢—業務指導—意見反饋”全流程線上辦理。社保部門承諾“咨詢類留言3個工作日辦結、辦理類留言5個工作日辦結”,真正實現“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這是我省社保服務提質增效的創新實踐。
當前,更多社保惠民舉措正持續落地——
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穩步提高。按照國家統一部署,今年,我省采取定額調整、掛鉤調整與適當傾斜相結合的方式,同步調整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確保待遇按時足額發放。目前,全省180余萬名退休人員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城鄉居民養老保障水平持續提升。我省實施“城鄉居民養老保障水平三年增長計劃”,2024年省級基礎養老金再提高5元,月人均養老金水平提升至194元。同時,延續落實代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費社保幫扶政策,為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困難群體代繳保費,今年以來,已為143.7萬名困難群體代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1.4億元。
工傷、失業保險保障水平穩步提升。我省連續19年調整工傷保險待遇。2024年9月調整后,傷殘津貼平均增長127元,供養親屬撫恤金平均增長35元。協議機構聯網結算水平大幅提升,截至今年6月底,支持跨省聯網結算的協議機構增至157家,較2023年增長391%,所有市州均實現參保地聯網直接結算。失業保險方面,標準持續提高,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共為3.56萬名失業人員發放失業保險金2.56億元,為869名農民工發放一次性生活補助627.47萬元,并全面落實為領取失業金人員代繳職工醫保、為大齡失業人員代繳養老保險等政策。
社會救助事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關系民生、連著民心。
環縣天池鄉潘老莊村村民老劉,兒子患有腎衰竭需定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療,妻子患病手術后治療費用巨大,家庭一度陷入困境。民政部門了解情況后,及時將老劉全家7口人納入農村二類低保,并實施臨時救助,累計救助資金超過32萬元,有效防止了一家人因病致貧返貧。
這是我省深入推進社會救助擴圍增效的生動寫照。2025年,我省分兩批下達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119.08億元(中央資金99.66億元、省級資金19.42億元),較上年增加2.53億元,上半年已支出各類救助資金54.26億元。截至7月,全省城鄉低保平均標準提高至每人每年8779元、5625元;城鄉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分別為每人每年10920元、7260元;照料護理標準按自理能力分檔,最高達每人每年5412元。
目前,全省共保障城鄉低保對象180.97萬人(城市26.32萬人、農村154.65萬人),特困供養人員10.83萬人(城市0.75萬人、農村10.08萬人),實施臨時救助8.11萬戶23.3萬人次,發放資金3.72億元。
筑牢醫保“防護墻”,增進群眾健康福祉
去年9月,蘭州市城關區新生兒吳某因重癥肺炎入院治療。面對突如其來的病情和醫療費用支出,吳某父親心急如焚,前往東崗街道新興社區醫保服務點尋求幫助。工作人員迅速為新生兒辦理了參保登記手續,并詳細指導審核單打印程序及繳費方式。一周后,孩子康復出院,通過醫保結算住院費用。
“多虧了醫保工作人員的高效辦理,通過醫保政策,孩子的醫療費報銷了,減輕了我們的經濟負擔。”吳某父親感激地說。
這暖心的一幕,是我省醫保部門不斷優化參保服務機制、提升便民惠民水平的生動體現。我省大力開展參保政策宣傳,持續優化新生兒、大學生和退役軍人等群體參保政策,不斷鞏固參保擴面成效。目前,全省基本醫保參保率已連續3年穩定在99%以上。2025年度全省參保目標完成率居全國第2位。
在擴大保障覆蓋面的同時,我省著力提升醫保保障效能,持續優化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三重”制度綜合保障體系。當前,職工醫保和城鄉居民醫保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分別穩定在80%和70%左右。全面落實職工醫保普通門診統籌改革工作,累計有5241.95萬人次參保職工享受門診報銷待遇,減輕醫藥費用負擔33.59億元;居民高血壓、糖尿病門診用藥保障機制持續擴面,292.33萬名參保居民納入保障范圍,313.39萬人次享受用藥報銷,累計節約用藥費用超過1.39億元。
同時,我省精準施策守牢不發生因病規模性返貧底線,做好低收入困難群眾資助參保和差額繳費工作,年度減輕個人繳費負擔10.56億元,近690萬名低收入困難群眾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保障范圍,實現應保盡保。對低收入困難群眾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支付后的個人負擔部分實施分類救助:特困人員和孤兒救助比例達100%,城鄉低保對象和防返貧監測對象救助比例為75%至90%,年度救助限額最高達8萬元。截至今年6月,全省低收入困難群眾經三重保障報銷后,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到84.66%,群眾醫療負擔顯著減輕。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甘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為民造福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夯實民生基石,紓解民生難題,增進人民福祉,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