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何佳睿
“魏涼修百世之好,永罷刀兵!”
當作為北魏公主和北涼王妃的阿柿鏗鏘有力地念出這句詞時,對于團結與和平的渴望亦深深地刻印在了觀眾的心中。
9月5日至6日,我省新編排的京劇《涼州辭》在蘭州音樂廳迎來首演。這部獲得國家藝術基金和甘肅省藝術基金雙重扶持的重點劇目,歷時數載精心籌備,以其獨特的視角、精湛的演繹,將一段發生在歷史上的涼州(今甘肅省武威市)的傳奇故事進行改編、搬上舞臺,帶領觀眾穿越千年,感受京劇藝術與歷史文化碰撞交融的獨特魅力。
故事的背景設定在公元五世紀的烽火亂世,女貞樹見證了一段凄美而悲壯的傳奇。北魏公主阿柿,在女貞林中與北涼君主沮渠牧邂逅,二人一見鐘情。阿柿不顧兄長拓跋曜的勸阻,毅然遠嫁北涼,兩國因此暫時迎來和平。然而,好景不長,魏涼戰火再度燃起。阿柿陷入兩難境地,一邊是與自己共許白頭的夫君,一邊是手足情深的兄長,而暗慕她的將軍董來也被卷入這場情感與利益交織的漩渦。阿柿暗傳軍情解救兄長,卻引發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驚變。沮渠牧兵敗身死,拓跋曜以沮渠子嗣相脅,逼她改嫁董來。大婚之日,萬念俱灰的阿柿選擇殉情,董來也隨阿柿而去。北魏大王拓跋曜終于醒悟,意識到和平的重要。紛飛如雨的女貞子,映襯著阿柿以性命祈求“永罷刀兵”的決絕。
該劇每一處細節都傾注了創作者的心血。編劇羅周深入挖掘涼州的歷史文化底蘊,將傳奇故事與京劇藝術巧妙結合;導演董紅對每個細節嚴格把控,以獨特的藝術視角和表現手法,為整部劇定下震撼人心的基調;演員們憑借扎實的“唱念做打”功底,賦予劇中角色鮮活的生命力;朱紹玉領銜的音樂團隊,精心譜寫激昂婉轉的唱腔,讓京劇韻味在舞臺上盡情流淌;舞美、服裝、妝容等演職人員也全力以赴,打造出逼真的場景,使觀眾仿佛一秒穿越千年,置身于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之中。劇中阿柿的扮演者潘鈺,以細膩的表演和動人的唱腔,將人物內心的痛苦、掙扎與堅定展現得淋漓盡致,贏得觀眾的陣陣喝彩。潘鈺說:“我希望觀眾能夠通過我的演繹,感受到這個劇目想要傳達出的對團結與和平的追求。”
該劇在保留京劇傳統韻味的基礎上,大膽創新。音樂方面,除了經典的京劇唱腔,還巧妙融入了具有西北地域特色的音樂元素,使旋律更加豐富多元,既展現了京劇的典雅大氣,又增添了濃郁的地方風情。同時,舞蹈編排也別具匠心,將京劇的身段動作與古典舞蹈相結合,使舞臺表演更加富有節奏感和觀賞性。這種傳統與創新的有機結合,讓古老的京劇藝術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吸引了眾多年輕觀眾走進劇場,感受京劇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