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農民報通訊員朱淑珍 文/圖
近日,筆者走進古浪縣裴家營鎮槐灣村連片的玉米種植基地,村民們正忙碌地采收成熟的玉米。采收后的玉米經過加工與包裝,將銷往全國各地市場。整齊的田壟間,密集鋪設的滴灌管道宛如大地血脈,高效節水的特性讓每一滴水都精準滋養作物根系。這正是古浪縣整合零散土地、推廣節水灌溉、提升機械化水平,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闖出農業發展新路的生動實踐。
玉米采收
古浪縣打破鄉鎮村組界限,按照3000畝左右的規模標準,對農田實施統一規劃、設計與建設,零散地塊變為平整連片的高標準農田。農田基礎設施的完善不僅大幅提升管理效率,更構建起現代化農業的沃野平臺,吸引專業合作社與種植大戶開展集約化經營,推動土地資源向高效農業集聚。
裝箱
“我們種植了1500畝玉米,都是高標準農田,田里地力均勻,施肥澆水精準及時,真正實現旱澇保收。”裴家營鎮槐灣村種植戶張有成介紹,“玉米成熟期一致,成品率高。采收后經過預冷加工包裝,再通過配套的1200立方米冷庫實現全程冷鏈保鮮,最后運往武漢、廣州等地銷售。”田間滴灌管道連接著控制水閥,農戶簡易操作即可調整灌溉。水肥一體化技術使每畝用水量顯著下降,肥料利用率穩步提升。
“裴家營鎮目前有高標準農田6.364萬畝,同時配備18座蓄水池。”裴家營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干部羅明春說。
隨著高標準農田建設深入推進,古浪農業生產質效齊升。機械化耕種收割、無人機植保等技術廣泛應用,推動農業向集約化轉型。越來越多農戶通過科技提升種植水平,并借助土地流轉、就近務工實現多元增收。
玉米采收
在這片充滿生機的田野上,高標準農田建設正書寫著鄉村振興的嶄新篇章。從精準灌溉的茁壯禾苗,到冷鏈遠銷的優質玉米,精心打造的高標準農田不僅筑牢糧食安全根基,更鋪展出現代農業蓬勃發展的壯闊圖景——每一寸煥發新生的沃土,都承載著豐收的希望與鄉村全面振興的堅實步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