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農民報通訊員 齊榮 文/圖
在關山環抱的華亭市西華鎮龔楊村藺家溝山坳里,甘肅山舍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林麝養殖基地坐落其間。基地內飼養員正精準灑水為林麝活動場地降溫,技術員則緊盯監控屏幕,實時關注著林麝的采食與活動——這是應對暑熱的日常精準呵護。
基地辦公室李萍萍介紹:“氣溫一旦超過30度,我們就會采取物理降溫措施。夏季飼料也特別講究。我們會增加新鮮多汁的蔬菜和青飼料供應,選擇蒲公英等具有清涼解暑功效的植物,或打碎飼喂,或熬制成湯。最重要的是確保飼料新鮮,嚴防霉變。”在精心打造的圈舍內,毛色棕灰的林麝或蜷縮休憩,或敏捷地躍上離地半米高的“木床”,愜意地享受著清涼時刻。讓這群嬌貴的生靈安然度過炎熱夏季,是養殖的關鍵環節。
西華鎮林麝養殖基地養殖的林麝。
基地內,現有的200只林麝都擁有自己的“單間公寓”。每間約10平方米的獨立圈舍,采用堅固耐用的鋼架結構,防滑地面便于清潔,特制的食槽水槽擺放得整整齊齊。“獨居是林麝的天性,這樣能有效避免爭斗受傷。我們的目標就是讓它們住得舒心,長得健壯。”李萍萍說。
經過悉心照料與成長,林麝在隆冬時節將迎來它們的“高光時刻”——取香。屆時,四名技術人員默契協作:一人穩穩控制住林麝,一人用碘伏仔細消毒麝香囊區域,取香技師則用特制的細長取香勺,沿著香囊的生理紋路輕緩刮取。琥珀色的麝香顆粒被小心翼翼地掏出,放入琉璃器皿中,剎那間,香氣四溢。取香完成后,工作人員立即對麝香進行分類、稱重和記錄。整個過程雖然僅約5分鐘,卻容不得絲毫差錯,既要保障林麝的安全,又要確保珍貴的麝香顆粒毫無浪費。
李萍萍繼續介紹:“一只林麝壽命可達25年,年滿兩歲后即可采香,每年可采一次,一次的取香量約為20克。目前,一克麝香的市場價在600至800元之間。它不僅是名貴的香料,更是稀貴藥材,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經、消腫止痛等功效,尤其在心臟病和腦血管疾病的搶救中作用突出。”
俯瞰這座占地95畝的養殖基地,一期規劃的“3445”工程藍圖已夯實根基。養殖區、管理區、展示廳依次排開,硬化的產業道路貫通山間,新修的排洪溝渠守護著這片希望之地。二期1500間標準化圈舍整齊排列,用作防疫屏障和飼料來源的綠樹形成隔離帶點綴其中。
“通過自繁自育和外部引入,預計2027年年底可實現滿園養殖1200只的目標。”西華鎮黨委書記張偉表示,三期計劃將重點開展林麝產品深加工及生物制藥研發等產業延鏈項目。該公司目前已與北京林業大學生物技術學院共建林麝產業協同創新基地,并正與多所高校及蘭州佛慈制藥等企業對接,就林麝產品深加工及生物制藥研發等全鏈條化發展達成初步合作意向。今年,西華鎮還成功招商引進了2家高品質種群繁育企業和1家千只林下養麝暨林旅融合發展基地。
西華鎮林麝產業的快速推進,是華亭市將該產業確立為繼“牛藥果蔬”后又一特色產業的關鍵舉措。其背后,是“四鏈同筑”的創新合力:黨建鏈引領方向、產業鏈夯實根基、服務鏈破解難題、人才鏈注入動能。當市畜牧獸醫局林麝產業專班的3名技術骨干成了基地“常客”,全市林麝產業的版圖也在不斷延展:硯峽鄉千頭林麝養殖基地、林麝養殖產學研服務中心建成;培育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個;申報創建“德奢惠源”品牌;發展養殖合作社7家。輻射帶動全市5個鄉鎮18家經營主體飼養林麝1800余只,占平涼市飼養量的83%,占到甘肅省飼養量的36%。柔性引進的科研院所專家,為科學的飼養與防病方案在這片山鄉落地生根提供了有力支持。
217萬元鄉村振興資金的精準投入,150萬元產業獎補的及時雨,為產業注入強勁活力。據了解,西華鎮千只林麝養殖基地全面運營后,將直接創造60個就業崗位,輻射帶動200余戶農戶增收,預計貢獻農業增加值3000余萬元,山野間的“軟黃金”正實實在在地轉化為百姓口袋里的“硬收益”。
鳥瞰西華鎮林麝養殖基地。
在產業發展的前端探索上,華亭市積極開展飼料收購儲備工作,在全市范圍內收購樹葉,并與部分鄉鎮瓜菜產業設施農業基地對接,達成胡蘿卜、南瓜等代銷種植意向。此舉不僅有效降低了飼料成本,還盤活了農業廢棄物資源。
華亭市為林麝產業錨定了清晰目標:打造全市重大特色農業產業龍頭企業、全省重大林麝養殖繁育基地、西北地區重大林麝養殖技術研發服務中心。華亭人深知,唯有堅持品牌化、市場化、多元化路徑,以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滋養企業,以更開放的姿態擁抱科研合作,方能充分激活林麝這一“山林金礦”的澎湃動能。
源于自然的珍貴饋贈,在華亭,正憑借著人們的智慧與汗水,轉化為鄉村振興的密碼。在四季更迭中,“點麝成金”的故事正在生動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