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農民報通訊員 馬吉志 梁文博 周建博 馬凱 文/圖
初秋的廣河,熱浪尚未退卻,山川梁峁遍布全膜雙壟溝播玉米。圈舍里,毛色雪白的薩湖羊在清涼的“別墅”中悠閑踱步。太子山下的同一股清泉,滋養著千家萬戶,也流淌進羊群的胃里。是什么讓廣河羊在燥熱初秋依然膘肥體壯、肉質上乘?答案就藏在這“四好”的黃金閉環里——品種好、口糧好、喝得好、住得好。
良種筑基:科技孕育“金疙瘩”
在廣河,牛羊興旺是家業繁盛的象征。到目前,全縣牛羊養殖合作社發展到636家、規模養殖廠418家、規模養殖戶1.8萬戶,牛存欄穩定在14萬頭左右,羊存欄穩定在135萬只左右,羊年飼養量達到300多萬只,飼養規模穩居全省前列。
驅車鄉間,幾乎在每個大型的現代化養殖圈舍里都能看到一種體格健碩、毛色光亮的羊群——這便是廣河特有的肉羊薩湖羊。
在廣河縣廣盛公司的現代化養殖場內,潔白如云的薩湖肉羊正低頭咀嚼科學配比的飼料。甘肅農業大學博士生沙玉柱正仔細記錄著新一批薩湖羊的生長數據。“這是我們團隊多年心血結晶。”他指著一群活蹦亂跳的羔羊介紹,“以生長速度見長的英國薩福克羊為父本,肉質細膩、繁殖率高的湖羊為母本,經過多輪雜交選育和性能對比,才最終定型為廣河的主導肉羊群體。”這種“強強聯合”的育種策略,讓薩湖羊完美融合了父本的快長基因與母本的優質肉質基因。
沙玉柱介紹,目前薩湖肉羊群體已經從不同雜交組合里面篩選出來了,以及它的生長性能、肉質指標都已經檢測完了,根據我們技術推廣在各個養殖場中的調研情況,薩湖肉羊產生的F一代的生長性能是最高的,一只薩湖羔羊育肥階段日增重可達290克,相比于其他品種的羔羊都是較高的。
在買家巷少祥農牧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馬少祥對薩湖羊贊不絕口:“肉質好、長速快、遺傳性能非常穩定,好養,抗病力也強。”
科學數據佐證了馬少祥的直觀感受:相比普通肉羊,薩湖羊的屠宰率、凈肉率、熟肉率、粗蛋白含量分別提升了4%、5%、8%和3.01%。
“這些‘科技羊’就是我們增收的‘金疙瘩’,市場認,價格好!”馬少祥看著滿圈肥壯的羊只,笑容滿面。
精飼為要:綠色循環育肥羊
高品質羊肉的奧秘,首在“糧草”。廣河縣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國家糧改飼示范縣”“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等多重光環,36萬畝旱作農業實現適宜區全覆蓋,每年糧改飼面積穩定在20萬畝以上,年加工優質飼草能力突破100萬噸。
在廣河縣廣盛公司大院里,拖拉機、收割機、打包機等各種農機具排列整齊,工作人員依次對聯合收割機、大中型拖拉機等各類機械進行全面“體檢”,為即將到來的青貯玉米收割做足準備。
廣河縣農業農村局專業技術人員告訴筆者,糧改飼富含優質粗蛋白、粗纖維、鈣磷,還有豐富的銨態氮、乳酸、揮發性脂肪酸以及大量有益菌群。營養均衡,羊愛吃,消化吸收好,還不上火,是真正的“純糧純草”營養餐。
廣河縣以全膜雙壟溝播玉米種植為突破口推動“糧改飼”,以養帶種、農牧互促,發展玉米秸稈綜合利用產業,探索出“牛羊養殖—糞污收集—有機肥生產—糧改飼種植—秸稈綜合利用”的農牧種養循環綠色發展路子,成功創建為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不僅為全省農業綠色發展轉型升級發揮了引領帶動作用,同時這些牛羊“綠色面包”,也轉化為羊肉緊實的肌理、豐富的風味和安全的品質,鑄就了廣河羊肉“綠色有機”的金字招牌。
山泉賦能:注入健康鮮香密碼
水,是生命之源,更是風味的密碼。廣河縣31萬居民和萬千牲畜的生命之水,源自巍峨太子山的雪頂融冰與地下涌泉。
甘肅農業大學教授、廣河縣牛羊產業科技支撐專家團隊首席專家趙生國說:“太子山的海拔在2700米左右,冬有積雪,夏有青山綠水,周邊沒有工礦企業,種植戶用的是農家肥……在這種環境條件下,廣河牛羊一年四季飲用山泉水,羊肉的品質非常好。”
權威檢測報告揭示著這山泉的珍貴:富含硒、鐵、鋅、鈣、鉀、鎂、鈉等多種礦物質與微量元素,其中每升水含鐵0.03毫克、鋅0.05毫克、硒0.004毫克。正是常年滋養,為廣河羊肉注入了獨特的健康基因與上乘品質。
美居相伴:“羊別墅”里肉鮮香
廣河城鄉,一座座新穎別致的農家別墅錯落有致。令人驚嘆的是,這里的羊兒也享受著不遑多讓的“星級”待遇。
走進廣河縣圖騰牧業養殖場,瞬間顛覆了人們對傳統羊圈“臟亂臭”的刻板印象。寬敞明亮的鋼架結構大棚下,羊群悠然自得:有的在漏縫地板上踱步,有的臥在與羊棚相接的露天場地上反芻。羊床上,糞便直接流入集污溝,舍內空氣清新,幾乎聞不到異味。
這種將現代養殖科技與人文關懷相結合的“美居”模式,確保了廣河羊在舒適、潔凈、低應激的環境中健康成長,為最終肉質的細膩醇香提供了至關重要的環境保障。
晨曦微露,三甲集臨園各飯店里已熱氣蒸騰。大廚們將新鮮屠宰的薩湖羊羔肉投入翻滾的湯鍋,獨特的肉香瞬間彌漫開來。來自外地的食客連聲贊嘆:“這肉真是名不虛傳!沒有一點膻味,只有濃郁的鮮香,入口細嫩,回味甘甜。”
這舌尖上的極致享受,正是廣河羊“良種、精飼、優水、美居”四重優勢疊加的必然成果。從甘肅農業大學的實驗室到太子山的汩汩清泉,從廣通河畔的飼草“海洋”到智能化“羊別墅”,環環相扣的卓越鏈條,讓每一塊羊肉都凝聚著自然的饋贈、科技的智慧和牧人的匠心。
廣河牛羊產業,已不僅承載著“無牛羊不成家”的古老牧歌,更以蓬勃之勢成為鄉村振興的強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