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天祝藏族自治縣松山鎮德吉唐草原宛如一幅壯美的自然畫卷在天地間鋪展。碧空澄澈如洗,綠草如茵似墊,一場洋溢著激情與希望的賽羊活動在廣袤的草原間拉開帷幕。
活動現場。
伴隨著陣陣歡快、激昂的藏族歌舞聲,來自19個鄉鎮的25支養殖戶代表隊,滿懷期待地載著自家的精心挑選的“種子選手”——一只只體型健碩的公羊,齊聚于此,參加天祝縣第二屆“天華肉羊”賽羊節。
工作人員正在為參賽羊編號,為評選做好準備。
工作人員正在對參賽羊群開展消殺工作。
此次活動以“賽品質、促交流、樹品牌”為主題,旨在提升肉羊核心競爭力和養殖效益,營造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為養殖戶、企業、專家搭建面對面交流學習的平臺,推廣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集中展示天華肉羊的優良特性,擴大“天華肉羊”品牌影響力,開拓更廣闊的市場。
賽羊盛會,“羊王”驚艷亮相
活動現場熱鬧非凡,在當天緊張而有序的評選中,一只體重高達123公斤的成年公羊脫穎而出一舉折桂成年組“羊王”,引得現場的技術人員、養殖戶嘖嘖稱贊。這只羊王的出色表現,無疑給在場的養殖戶注射了一針強心劑,更加堅定了他們通過養羊致富的信心。本次賽羊節特等獎得主華華旦尚難掩激動之情:“獲得特等獎是對我養羊的認可和肯定。今后,我想繼續擴大養殖規模,帶動更多村民發展‘天華肉羊’養殖。”華華旦尚的話語中,滿是對天華肉羊養殖前景的堅定信心和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的決心。
科技賦能,培育優質品種
天華肉羊,是天祝縣歷時15年培育而成的我國首個適應高寒牧區的肉用細毛羊新品種,綜合生產性能位列世界肉用細毛羊第一方陣。自2009年起,由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科技學院聯合天祝藏族自治縣畜牧技術推廣站、天祝藏族自治縣種畜繁育研究院、甘肅農業大學等單位組成的育種團隊,踏上了長達十五年的艱辛育種之路。他們以甘肅高山細毛羊為母本、南非肉用美利奴羊為父本,經過三代專家的接力,終于培育出了我國首個適應高海拔、寒冷、干旱自然環境的肉用細毛羊新品種。由于其優異的生產性能,被譽為天祝雪域藏鄉的華彩碩果,華銳(天祝藏語稱“華銳”,英雄部落的意思)大地特有物產。
優勢凸顯,產業蓬勃發展
在天祝縣乃至武威市,“天華肉羊”的誕生與發展,是一部凝聚科技賦能、產業驅動、造福于民的奮斗史詩,為天祝縣以及武威市羊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天華肉羊的每一分優良性狀,都是對科技賦能產業的有力印證。
天華肉羊因憑借其遺傳性能穩定、抗逆性強、體格大、肉毛性能突出,適應高海拔、寒冷、半干旱地區嚴酷生態條件養殖等優勢,受到高寒牧區牧民的青睞。同時,其肉質細嫩鮮美,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展現出強大的市場競爭力。
樂祥鵬(左二)與養殖戶交流,了解養殖情況并現場答疑解惑。
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科技學院教授樂祥鵬介紹,“天華肉羊成年公羊體重可達100公斤以上,成年母羊體重可達65公斤以上。相較于其他品種,在同年齡階段,天華肉羊多產肉可達10公斤以上,多產毛0.5公斤以上,每只羊可為養殖戶增收將近900元。截至目前,天祝縣已推廣培育該品種羊60多萬只,產生經濟效益可達5億元。”這些實實在在的數據,生動地展現了天華肉羊在促進農牧民增收方面的巨大潛力。
養殖戶開心地為自己的獲獎羊只系上大紅花。
政策護航,助力現代農業
近年來,天祝縣立足自身獨特資源優勢與產業基礎,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目標,深度挖掘區域特色與產業優勢,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品質提升和品牌創建。不斷健全完善多元化品種體系、規模化繁育體系、產業化經營體系,全力推進羊產業轉型升級和現代畜牧業快速發展。預計2025年全縣羊養殖量達到238萬只,產值達到10.3億元。
天祝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俞樹軍滿懷信心地表示:“天華肉羊已成為天祝縣特色優勢產業,承載著廣大農牧民群眾增收致富的殷切希望,是推動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此次賽羊節活動是繼首屆賽羊節成功舉辦后的又一次盛會,不僅是對天祝縣肉羊產業發展成效的又一次集中檢閱,更是深化交流合作、推動品種改良、提升品牌價值、促進農牧民增收的重要平臺。”談及未來規劃,俞樹軍進一步闡述:“下一步,天祝縣農業農村局將一如既往地支持肉羊產業發展,持續優化政策環境,強化科技支撐,延伸產業鏈條,完善服務體系,讓天華肉羊真正成為帶動農牧民穩定增收的‘金鑰匙’和鄉村振興的‘強引擎’,把羊產業培育成天祝縣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孫振杰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