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竹板、響叮當,洮陽群眾聽我講。移風易俗新風尚,魅力洮陽更閃亮……”在臨洮縣洮陽鎮馬家窯村瓦家坪文化廣場上,一段帶著泥土芬芳的快板表演贏得群眾陣陣掌聲。這是洮陽鎮推進移風易俗的創新實踐——以“鄉土文藝+基層治理”模式向高額彩禮“亮劍”,讓文明新風在洮陽山川落地生根。
讓新風尚“聲”入人心
抵制高額彩禮的核心,關鍵在于讓群眾從被動接受轉為主動認同。洮陽鎮以“鄉音傳黨音、土味聚民心”為切入點,通過多元載體強化宣傳引導,讓“輕彩禮、重感情”的理念浸潤人心。通過播放主題微電影《彩禮》收獲1.5萬次播放量,該影片以村支書走村串戶的真實場景為藍本,以“彩禮不超過5萬元,黨員帶頭樹新風”這樣質樸且有力的號召,讓群眾在共鳴中反思婚俗本質。
同時,鎮上還通過在文化廣場、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廣場舞、快板三句半等本土演出,將抵制高額彩禮的案例融入表演,用“婚姻幸福不在彩禮多少”的直白表達,潛移默化扭轉觀念。
黨員干部當好“破冰先鋒”
為了讓抵制高額彩禮的理念深入人心,洮陽鎮將基層黨組織作為移風易俗的主心骨,以黨員干部率先轉變觀念、率先踐行承諾、率先勸導親屬“三個率先”激活一個黨員帶動一片,一個支部影響一村的示范效應。
洮陽鎮將彩禮納入全鎮黨員干部婚姻事項的報備內容,建立農村黨員干部報備承諾制度,不斷健全完善的婚嫁事項報備機制,讓黨員干部成為抵制高額彩禮的排頭兵、領頭雁。
同時,690余名黨員志愿者走村入戶開展面對面宣講,用“為了給年輕人鋪就一個輕裝上陣的幸福路子,彩禮還是少要點”等通俗話語,向村民剖析高額彩禮對家庭關系的負面影響,將新風尚送進家家戶戶。
“一約四會”織密治理網絡
洮陽鎮以制度建設為抓手,構建常態化治理機制,指導各村、社區將“倡導低彩禮、零彩禮、反對鋪張浪費”納入村規民約,通過公示欄、村民大會等渠道公開宣傳,明確彩禮上限、宴席標準等具體要求,讓“硬杠桿”約束陳規陋習。
同時,各村、社區成立紅白理事會,全程參與婚喪事宜,從彩禮協商、婚禮流程到宴席規模不斷加強指導,從源頭上杜絕大操大辦、相互攀比現象,推動婚禮向簡約適度、富有特色轉型。
如今的洮陽鎮,彩禮輕了、感情重了正逐漸成為新風尚,青山綠水間處處涌動著文明氣息。這場以“禮”破俗的實踐,如同春風化雨,讓新時代婚俗觀在鄉村振興的沃土中茁壯成長。
(來源:定西文明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