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農民報通訊員 馬麗莎
近年來,張家川縣大陽鎮深入開展社會治理強基行動,以黨建為引領,創新“221”基層治理模式,不斷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走進大陽鎮小楊村,一幅民族團結的和諧畫卷徐徐展開。小楊村居住著多個民族,多年來,村里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促進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村里還成立了志愿服務隊,定期開展幫扶活動,為困難家庭提供生活幫助和就業支持,各民族在互幫互助中,關系愈發緊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楊村經濟發展迅速,各民族關系融洽,成為大陽鎮民族團結的典范。
“我們村各民族就像一家人,不管誰家有困難,大家都會主動幫忙。”小楊村村民張紅霞說,她伯伯年齡大了行動不便,大家經常上門幫忙打掃衛生。去年秋收忙不過來,鄰居們主動來搭把手,讓她很感動。
大陽鎮閆莊村積極探索“221”基層治理模式,織密矛盾糾紛“化解網”和重點人員“管控網”,建強一支志愿調解隊伍和健全一個便民服務網格,落實文明新風培樹行動。通過這一模式,不斷推進主動創穩工作走深走實。
“我們村通過網格管理,實時掌握村里的動態。黨員帶頭參與環境整治、矛盾糾紛化解,村民志愿者服務隊為有困難的群眾提供幫助,村民議事平臺讓村民能夠充分參與到村莊事務的工作中來,村里的各項事務得到了有效管理。”閆莊村黨支部書記劉鮮鮮說。
大陽鎮綜治中心則是化解矛盾糾紛的前沿陣地。該中心整合多方資源,建立多元化解機制,打造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平臺。對于鄰里糾紛、婚戀家庭等矛盾,做到早發現、早化解。工作人員通過定期走訪、群眾反饋等方式收集矛盾線索,然后組織相關部門和人員第一時間進行調解。在調解過程中,充分運用法律知識、情理疏導等手段,促使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
“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充分運用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原則,把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在基層。”大陽鎮司法所所長王明明說。
張家川縣大陽鎮通過社會治理強基行動,將民族團結、文化底蘊與全鎮的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有機結合,走出了一條具有大陽特色的基層社會治理之路,讓社會治理成果惠及更多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