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農民網訊(新甘肅·甘肅農民報通訊員 馬曉春)2023年,康樂縣按照“縣城商貿、北部牛羊、南部旅游、川區菌菜、山區藥材”的產業發展布局,持續延鏈、補鏈、強鏈,全面激發產業動力,做強特色優勢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截至去年年底,該縣培育龍頭企業17家,發展專業合作社734家、家庭農場282家,扶持3000多名群眾發展庭院經濟,新建農家樂、民宿50家,村均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5.36萬元;成功舉辦首屆燒烤美食文化節、機車文化節、辛棄疾學術研究高峰論壇等32項文旅節會,鄉村旅游品質和活力空前提升。全力推動牛羊全產業鏈發展,新增發放各類養殖貸款1.3億元,統籌各類資金1.15億元用于牛羊產業發展,落實獎補資金4734.7萬元、撬動民間資本2.56億元,受益經營主體70家、農戶7603戶,直接帶動新增牛存欄1.77萬頭,累計實現牛羊產業交易額46.23億元。同時,因地制宜開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制定出臺獎補措施12項,落實食用菌、高原夏菜、中藥材、庭院經濟等產業獎補資金7715萬元,全縣種植食用菌7500畝、高原夏菜2萬畝、中藥材5.5萬畝,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面積達到16萬畝。做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增值工作,冷鏈物流園農貿市場建成運營,引進西北牛香菇產業深加工企業,新開發的香菇醬、預制菜等系列下游產品深受消費者青睞,產業鏈條不斷延伸。聚焦“兩后生”及脫貧人口,組織開展中式面點、裝載機、電焊等技能培訓174期,培訓勞動力6888人,通過落實有關措施,輸轉勞動力7.02萬人,創收19.53億元,特別是“甘康電焊工”勞務品牌已成為一張就業名片,在西藏、青海等地從事電焊、鐵藝的康樂籍人員達到4.5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