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農民報通訊員 滕愛琴
紅棗是靖遠的一張名片,是家鄉的一記符號,更是游子的一縷鄉愁。
400多年的棗樹栽培歷史,在靖遠產業發展歷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靖遠石門大棗是靖遠名優果類產品之一,取得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頒發的綠色食品A級證書,被評為國家“名優產品”,獲“林博會最受歡迎獎”,“甘肅十大名果”稱號,認證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深得消費者青睞,使靖遠成為有名的紅棗之鄉。
秋天的靖遠,紅色最為惹眼。
這一抹沉甸甸的紅,不僅是滿山遍野綴滿枝頭的一顆顆紅彤彤、圓滾滾的棗兒,也沉淀著數輩靖遠人紅紅火火的致富夢。棗農們忙著打棗、收棗、加工、銷售,這段時間是靖遠縣石門鄉群眾最忙的時候。
目前,石門鄉種植大棗達1.4萬畝,年產大棗鮮棗2100萬斤左右,干棗產量達到1400萬斤以上,年產值4550余萬元。
石門大棗產區位于縣境北部的黃河河谷灘地和丘陵溝壑盆地,海拔1300至1500米,地勢相對平坦,土層深厚,氣候溫和,晝夜溫差大,水源充足,利于棗樹的生長發育,造就了靖遠石門大棗皮薄肉厚、味道甜、無污染的特點。
香酥甘甜的脆棗、營養豐富的棗片、軟糯口感的棗仁派等一系列紅棗深加工產品,銷往全國各地。近年來,靖遠縣始終堅持“綠色、生態、健康”的發展理念,乘勢而上,不斷提高大棗的品質和知名度,實行基地建設、產品研發、精深加工、品牌建設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經營模式,扎實推進紅棗產業穩步健康發展,確保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的同時促進林果業提質增效。
眺望著母親河,靖遠的紅棗產業,總能在發展的落差中找到奔流的動能。全縣已在石門、雙龍、大蘆、高灣等16個鄉鎮種植棗樹,栽植萬畝以上的鄉鎮2個,千畝以上的鄉鎮5個,建設標準化栽培管理棗園3個,全縣大棗種植面積已達到3.8萬畝,年產量1.36萬噸,年產值1.36億元。
這是靖遠“土特產”帶強產業鏈的一個縮影。靖遠縣持續推進“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發展,靖遠枸杞、靖遠羊羔肉、肉蓯蓉等一大批質量上佳、口碑過硬的靖遠農特產品叫響全國,走出了一條具有區域特色的鄉村產業振興之路。